“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

“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

ID:31438180

大小:11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0

“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_第1页
“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_第2页
“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_第3页
“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_第4页
“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定义与“语文本体”之我见  某语文专业杂志今年连续几期就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有专家声言“到现在我们不知道语文是什么”,居然没有人提出异议。他们好像都不知道课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有人说,这里说的是语文课程,不是语文。这又非常令人遗憾,语文课程就是我们天天上课教的语文啊。不过,确乎存在着两个“语文”。现在有必要弄清楚――  两个“语文”的概念诠释  怎么会有两个“语文”呢?其实,不仅语文,很多学科都有两个概念。

2、比如说“盲人音乐家阿炳音乐水平很高”,这个音乐肯定不是我们学校教学中的音乐。音乐,自然就有两个概念。再说语文,比如“某保安小伙子语文水平不错”“某教师语文教学水平不错”,这两句话中的“语文”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专家认为,前一个“语文”是语文学科,后一个“语文”是语文课程。可是这样的概念区分仍然不严密,没有区分开学科与课程的关系。  孙绵涛教授作过区别:“学科与课程是二个概念,既然是二个概念,它们就有区别,就不相同。在实践中,常常出现混同使用的情况,一方面是使用者没有看到它们的差别,另一方面,这二个概念具有交融

3、在一起的联系性,似乎具有等同性的特征。”10孙教授只是指出学科与课程这两个概念不同,不能混同使用,“交融在一起的联系性”与“等同性”只是两个概念的共同性,不是各自的区别性。笔者以为,学科与课程是两个外延彼此交叉的概念。学科包含课程的学科与非课程的学科,课程也包含若干学科的课程。交叉关系的概念不宜并列,两个语文不能说成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应当说成科学领域的语文学科与教育领域的语文学科,或者非课程的语文学科与课程的语文学科。但这样还不够简明。  科学领域的学科,如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法学、

4、社会学、语言学,技术科学中的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学等,都是与其知识相联系的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知识系统内子系统的集合概念。教育领域的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课程概念,指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科。教育领域的学科是科学领域的学科经过课程化而形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身。可是,三大科学领域中并没有“语文”这个现成的分支,所谓科学领域的语文似乎找不到合适的归属。但应当看到,科学领域的学科经过课程化,成为相应的教育领域的学科的两种对应情况。一门教育领域的学科对应一门科学领域的学科,比如“地理”对应“地理”

5、,“生物”对应“生物”;一门教育领域的学科对多门科学领域的学科,比如“政治”对应“政治经济学”“哲学”“时事政治”等。“语文”对应的学科较多,涉及“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阅读学”“写作学”“文艺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也就是说,教育领域的语文学科是由多门科学领域的学科的相关内容,经过课程化而形成的。其“相关内容”是学校课程中语文学科的前身,可称为“前语文”。“前语文”10经过课程化,即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方式、结构,进行选择与删减、抽象与演绎,改造、编制成新的知识体系与教学体系,以形成教师教、

6、学生学习的语文功课,即学校课程中的语文学科。所以,我们可以用“前语文”与“语文”来称谓两种语文。  诠释语文,若说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给“前语文”作解释,因为人们需要运用这门科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交际;若说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给语文课程下定义,因为学校需要运用这门教育学科的内容进行教学。至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必然存在交际行为,也正是其教育学科来自科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可能有人要问,说“诠释语文”,怎么把“给语文课程下定义”放进去呢?诠释即解释,是概念的理解方式。这个理

7、解方式,可以是一般性解释,也可以是定义性解释。  概念的定义,在学术界一直备受争议。对于普遍流行的“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一定义,逻辑界似乎并不满意。一些研究专家提出过自己的观点:“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②;“概念是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思维形式”③;“概念是通过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来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④。无论哪种观点都与概念的属性相关,下面就从概念属性的角度谈谈我们现有的――  “语文”定义的修改  逻辑学告诉我们,属性是对一个对象(事物)的抽象刻画。索绪尔之后

8、的许多人将其“所指”(即概念)物质化,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概念是反映对象属性的思维形态,只能抽象化,不能物质化。10  这类抽象化的属性,分为特有属性与共有属性。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对象独有而为别类对象所不具有的属性。人们就是通过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