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助力孩子有教养

父母助力孩子有教养

ID:31451656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父母助力孩子有教养_第1页
父母助力孩子有教养_第2页
父母助力孩子有教养_第3页
父母助力孩子有教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父母助力孩子有教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父母助力孩子有教养  谁不诚实  场景一  一位妈妈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搭公交车。当售票员让买票时,妈妈小声对儿子说:“儿子,你的个子不算高,再往下蹲一点,我们就不用买两张车票了。”儿子生气地对妈妈说:“平时你总是说‘做人要诚实’。今天,我就不蹲。”妈妈很尴尬,连忙解释说:“我不是不诚实,而是说按你的实际年龄不用买票。”儿子红着脸说:“你这是狡辩,按年龄买票,你还让我蹲下,你就是不想买票!”妈妈无言以对。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父母要给孩子做出真正的榜样。俗话说:“其身

2、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该不该尊重孩子  场景二  一天,我们在温泉公园开展了“三人行”读书活动,参加对象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及家长。在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出现了一对母女闹情绪的不和谐音符。原因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女儿一直表现不积极。妈妈看到其他同学与老师互动效果很好,就再三给女儿递眼神,让她参与,但是她一直不表现。妈妈急了,对女儿说:“你性格内向,胆子又小,这是你表现的好机会,怎么就不能锻炼自己?”4说着就推她上前。女儿向妈妈大吼:“你想参加,你就参加,不要干涉我。”妈妈生气地说:“这孩子,真不知道好歹。我这不是为

3、你好吗!”妈妈的举动惹恼了女儿,女儿生气地离开了团队。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与大人一样,同样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哪怕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不例外。“人前教子”是禁忌,这样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只会让内向的孩子更内向,自信心更受损,亲子关系恶化,让孩子有良好的教养更是无从谈起。  家长的无效教育影响了孩子良好教养的形成  以上是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家庭、不同环境下的真实故事,却是同样无效培养孩子的行为。这不由让笔者记起了曾经有专业人士总结的“孩子几类品行的根源”:“撒谎”源自真相不被接纳;“自我”源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逃家”源自孩子的内心得

4、不到温暖;“沉默”源自父母无视孩子的需要;“怯懦”源自父母的强势;“自卑”源自否定、打击式的教育;“对抗激烈”源自压抑得太狠……  家长都想培养出有教养的好孩子,为什么却是无效的呢?原因有四。  一是家长的情绪和行为受情境特征的左右,教育行为缺乏理智,且易表现为“对人不对事”。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易用近乎“本能”的“习惯性反应”来应对教育问题,且常用相同的方法来应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或者教育问题。用“说教”、“指责”或者“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来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4  三是家长在实施教育行为之前,头脑中都储存有一

5、定的相关教育经验。如家长会简单模仿原生家庭中学习的教育经验或者是他人的教育经验,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比如,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很多家长就不得要领,导致“赏识教育”无效甚至产生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差等负面效应。  四是家长缺乏自觉主动地学习,“家长角色”未随着家庭教育过程而成长,常会遭遇“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的困境。  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采用无效教育行为,就会出现太多的问题,而且问题可能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最后不但无法实现教育目的,更没有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教养,而且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家长是培养有

6、教养的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著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共同努力,而担任第一刀成型奠基的这个雕刻家是最重要的,他是谁呢?就是我们的家长,其余五位雕塑家都是在第一位的基础上帮助完善、修整、美化。因此,要培育一个心智健全、有教养的孩子,父母当然是最重要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好父母要助力孩子成就其有好教养,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形成稳定的家风、家教。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想有一个好的复印件,前提得有一个好的原件。“没有成熟的成人,便不会有

7、成熟的社会与有成就的后代。”北大书同教育研究院齐大辉教授如是说。西方也有句俗语:要培养一代贵族,得换三代人的骨血。可见要想培育心智健全、有教养的孩子,家长完善自己的修为是至关重大的,生活中任何的行为无时无刻不是孩子的表率,切不可有“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之所为。比如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从孝顺长辈、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开始,让家长的优良作风温润孩子原本纯净、剔透的心灵。  与时俱进,做学习型的“三宽”家长。“三宽”即“宽厚”、“宽容”、“宽松”。家长要拥有“宽厚”的胸怀。要有爱心,要真心实意地爱自己的孩子,要有高远的境

8、界,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一直按照这个规律办事,静待花开。家长有了“宽厚”的胸怀,才能理解孩子成长中间发生的很多事情,才能“宽容”地看待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家长有了“宽厚”的胸怀、“宽容”的心态,随之也能给孩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