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

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

ID:3145298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_第1页
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_第2页
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_第3页
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写景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在,我们以2016年福建单科质检语文试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来分析写景诗中有关写景的角度问题。这首诗歌题目如下: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这道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写景的角度有哪几种,我把它们归纳为七大角度。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也可称为正面和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景物,就是从正面入手,可以

2、使人对景物一目了然;间接描写景物,就是从与主要景物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进行烘托。如《琵琶行》中写乐声:“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乐声带来的伤感;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则是用侧面描写,写周围人事景物受到了乐声的感染。  二、从空间的角度看  写景常有一定的顺序,高低、上下、内外,这样才能显得条理分明。例如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4,视线由远处树林尽头开始,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先写高处天空翻飞的

3、白鸟,再写近处池塘上的照水红荷,显得井然有序。  三、从感觉器官角度看  诗人写景,往往会调动自身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各个角度去写。如杜甫的《三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前句写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后句写看到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两句视听结合,气势苍凉恢廓。  四、从色彩的角度看  诗中有画,诗人常常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构成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如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分明,将景物点缀得错落有致。  五、从分析景物的动态与静态的角度看(动静结合)

4、  写景状物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客观事物。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春天的山林一片空寂。诗人精心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  六、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点面结合)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属于面的铺陈,写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是属于点的描绘;突出人物坚忍不拔

5、、卓然而立的品格。  七、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看  实就是现实世界,现在情况;而虚则是想象、回忆与未来的情况,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来。如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实写两人离别时的伤感;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设想别后的凄凉。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这道题。  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想要知道是什么角度,我们必须先知道这两联到底写了什么。首联的一个“江涨”很明显说明是直接写景,前一晚的大雨使得南江上涨,在波涛起伏下,远处山峰在江上的倒影非常混乱。  再看颈联是说天空使鸟儿发愁,泥沙把老龙

6、困住了。这两句话可看出它的描写对象是鸟和龙。由此得知这两句肯定不是直接写江涨的。不是直接写就可以从间接上来考虑。那么鸟愁龙困与江涨有什么关系?想象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江水涨得很高,水面变阔,一直到了远方,似乎与天相连。此时水天茫茫,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都分不清方向,因此才会发愁。而水涨之时往往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激荡汹涌,水里就会一片混沌,连老龙都被困住了。  接下来要来对比一下两联的不同。首联是直接写,那么颈联是间接。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角度吗?鸟,特别是龙不可能是作者亲眼所见,不是亲眼所见,就是想象,这个是虚写,那么首联就是实写了。这也是这两联的不同。4  最后,还要对

7、答案进行规范。回答写景角度题的步骤是:1.指出是哪种描写角度。2.结合相关诗句回答怎么采用了这种角度。3.写出运用了这种角度的效果,一般是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因此,参考答案如下:诗的首联直接(或是正面)写出江涨之景,波涛起伏。颈联是间接(或是侧面)写江涨之景,它借助了高鸟因水天茫茫而发愁,老龙因泥沙混沌而受困的场景,突出了江面变阔、江水汹涌之势。  或:诗的首联实写了江涨之景,波涛起伏。颈联是虚写江涨之景,作者想象江水上涨时,高鸟因水天茫茫而发愁,老龙因泥沙混沌而受困,这样写突出了江面变阔、江水汹涌之势。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