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心负重训练对中职学生100米、跳远、跨栏成绩影响的研究

背心负重训练对中职学生100米、跳远、跨栏成绩影响的研究

ID:3145384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背心负重训练对中职学生100米、跳远、跨栏成绩影响的研究_第1页
背心负重训练对中职学生100米、跳远、跨栏成绩影响的研究_第2页
背心负重训练对中职学生100米、跳远、跨栏成绩影响的研究_第3页
背心负重训练对中职学生100米、跳远、跨栏成绩影响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背心负重训练对中职学生100米、跳远、跨栏成绩影响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背心负重训练对中职学生100米、跳远、跨栏成绩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作者的训练实践设计了对比实验,以验证背心负重训练对100米、跳远和跨栏项目的成绩影响;利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背心负重训练对成绩有显著提高,并简要分析背心负重的优点,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背心负重中职学生成绩影响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在100米、跳远和跨栏的训练中,快速力量素质的训练是很重要的一个训练内容。平时训练很多都是利用自重的训练,对于肌肉刺激的效果也不是很到位,训练效果不明显,即使训练做到力

2、竭也达不到力量训练的要求。为了强化刺激,加大强度,很多教练采用了负重的训练方法,负重训练的优点是能更好地刺激肌肉神经,让超量恢复的效果更好,但是负重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用,甚至有些项目采用了负重之后,会适得其反。鉴于此,本研究就是通过对比实验,分析背心负重训练方法对于100米、跳远和跨栏这三个项目成绩的影响,明确背心负重训练是否可以应用于这些项目,简要分析其优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广大教练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4  台州市椒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田径训练队共20人,其中年龄为17±2岁,身高173±26厘米,体重

3、64±7.2千克。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章,对涉及负重的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也查阅了关于100米、跳远、跨栏项目训练的文章,借阅了运动训练学的书籍,并对所查阅的资料书籍进行分析总结。  (2)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前后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  (3)实验法。把实验对象按照成绩、性别、训练年限、身高、体重进行平行分组,一组按照传统的训练方法作为对照组,一组利用背心负重作为实验组。  实验时间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在进行常规训练动作时进行背心负重。负

4、重重量开始为体重的10%~13%,在负重训练时,一定要保证动作的正确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训练手段、练习的组数、次数、组间间隔等方面力求基本相同。在实验前先采集两组的原始数据,经过12周的训练后,采集实验后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统计学中通常P小于0.05代表有显著差异,P小于0.01代表差异非常显著。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前测试的三项成绩均无4显著差异。在经过12周的训练后,由表2可以看出100米实验两组对比的P值是0.04,小于0.05,说明对照组和实验组有显著差异;跳远项目在试验后两个组别的对比P值为0.02,小于

5、0.01,说明有差异;跨栏项目试验后两组成绩对比,P值为0.03,小于0.05,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试验后,实验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也就是说背心负重训练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训练方法。分析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实验前后成绩三个项目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背心负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100米、跳远和跨栏项目的成绩。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背心负重训练能有效提高100米、跳远、跨栏项目的成绩,而且成绩提高较为显著,说明以后这几个项目的训练可以采用背心负重训练法。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用体重的10%左右的背心负重训练比

6、传统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背心负重训练法优于传统的快速力量训练方法。  2.建议  负重训练的重量也会因不同项目和不同个体而有变化,这需要教练员多观察,多总结经验。如何计算出最适宜负重重量,需要进一步研究。负重训练往往会使训练动作变形,所以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合理间歇,避免动作变形,使训练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韦启旺.力量训练方法的改变与短跑成绩的提高[J].体育文化导刊,2003(6).  [2]张久利.穿负重背心及踝负重训练对跑跳类项群项目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6(10).4

7、  (作者单位:台州市椒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