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不再有“硬伤”(三)

让作文不再有“硬伤”(三)

ID:3145449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让作文不再有“硬伤”(三)_第1页
让作文不再有“硬伤”(三)_第2页
让作文不再有“硬伤”(三)_第3页
让作文不再有“硬伤”(三)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作文不再有“硬伤”(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作文不再有“硬伤”(三)  【失误片段】  我妈妈的那个女学生的父亲感到过意不去,第二天他又来送一篮子鸡蛋。我妈历来就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她最看不惯那请客送礼的歪风邪气,于是妈妈坚决拒绝了这篮子鸡蛋。我当时心里也很高兴。心想:妈妈,您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们父女俩送来的鸡蛋,把歪风邪气挡在了门外,您真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好人,那一刻,您在我的眼里变得异常高大,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歪风邪气人人喊打,请客送礼历来也为廉洁社会所不容,这是人们一贯的思维。但从这段话看,作者简单地将鸡蛋与其他礼物画上了等号,没有意识到寄托在鸡蛋里的是父女俩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结果错误地把农村父女送鸡蛋

2、说成是“歪风邪气”。同时,对礼物一概拒绝,也是一种不加分析的武断做法,不应该盲目赞扬。显然该片段毫无新意,人云亦云。因此,修改这段话,应该准确把握父女俩的内心世界,辩证地看待是否收礼这一行为,从而实现立意的高远和新奇。  【修改升格】4  妈妈啊,您的原则我不反对,但是您这次的做法我却不赞成。妈妈,我知道您并不是嫌弃这礼物不值钱、不珍贵,只是,您知道那鸡蛋里渗透着父女俩对您满满的感激之情吗?您知道他们走了多长多久的路才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吗?您知道他们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举手敲响咱家的门吗?就因为您的拒绝,他们心里会蒙上一层被人瞧不起的阴影,他们只得无奈地将鸡蛋如数拿回去

3、。他们的自尊,受到了多大的打击啊!妈妈,这不是用来行贿的礼物,这只是老百姓最朴实的真情表达,您为什么就不能高高兴兴地收下,然后回赠一些礼物给他们呢?――接受真情,体恤他人,也是一种修养啊!  修改后的片段具体事例具体分析,作者抓住父女俩送鸡蛋的意义所在,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新建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师长建议】  平常批阅学生的作文,发现大部分都是一些人云亦云之作。他们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长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澄清的美丽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写妈妈,无非是雨中送伞,半夜背自己上医院

4、之类。构思立意流于平庸,选材布局落入俗套,令人毫无阅读兴趣。人云亦云,这简直是考场作文的一个顽疾。  “有创新”是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拉开作文等级的一个关键点。我们作文就要立他人之未立,想他人之未想,选他人之未选,言他人之未言。“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这就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创新式的练习:  第一,可尝试写一些“旧瓶新酒”式作文。如古诗改写,故事新编,针对人们见惯了的事物、思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像“狐假虎威”的故事,本来寓意是“凭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但换一个视角即立出新意:狐狸看着老虎

5、远去的背影,松了口气说,“4智慧比爪子更有力量”。还有“五柳先生新传”“司马光砸缸之后”“东坡画扇后传”“断桥相会新说”等等,尽可能改变背景,转移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巧手翻新装,编缤纷故事,写别样人物。正如鲁迅先生言:“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  第二,大胆训练“反弹琵琶”式作文。从话题的反面入手,逆向思维,以突出正面含义。如以“帮助”为话题作文,常规写法是从生活中发现有关“帮助”的故事,叙述故事后用简短的语言来点明主旨,这比直接谈要有艺术性。那么如何创新呢?多数人一般只会想到帮助他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而有些考生则反过来写帮助自己,学会删减或放弃过高

6、的目标;逆向立意就写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就是在帮助别人实现善举等。再如命题作文《你辛苦了》,大多数考生写妈妈辛苦了,但有的却反其意而行之,以妈妈的视角和口吻写“孩子,你辛苦了”,写自己童年时上各种特长班的辛苦,长大后沉浮于题海的辛苦,应付大大小小诸多考试的辛苦,等等。这样明写自己的辛苦,实则是抨击了当今教育的弊端,从而使文章脱颖而出。  第三,多练习“小中见大”式作文。这种作文大多从别人容易忽略的细小的生活片段中,见微知著,提炼出反映生活本质的主题,即所谓“于微尘中见大千,于刹那间见终古”的“魔镜”效果。或化大为小,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构思立意,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7、见解等纳入一斑一点、一枝一叶中,把思维引向深入,则又是“纳须弥于芥子,明百意于片言”的“魔镜”效果。比如“观察砖头”的话题,由“炼砖”到“做人”,这不就是一次以小见大的立意构思吗?再如关于“成长”4的话题,可以撇开大道理,大题材,只抓住“一同学受老师表扬后暗呼一声‘好!’嘴角像花儿一样绽开,绽开,慢慢地往后脑勺方向绽去”这一细小的神情变化,以此为切入点表达“每一朵花儿都想好好开放”,“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赞美和鼓励”的想法,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  第四,勤于思考,多写“时尚裁剪”式作文。我们在材料的取舍、剪裁上,一定要选那些鲜活新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