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

ID:31454850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_第1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_第2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_第3页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  摘要:情感教学让学生能够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精神和心灵的解放和升华,只有摆脱语文学习的“功利性”,用心用真情实感去教语文,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教学目的;工具;能力;情感  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学语文。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学语文、教语文?语文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虽然专家们已经谈论甚至争论得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教语文的人都了然于胸。朱绍全教授认为:“教学茫无目的,或误认目的,都是有害的。”可见,明确语文教学目的对一堂语

2、文课是尤为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失的。有不少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不过就是会认字,会读文章,其他则没有用处。真的是这样吗?  历来有许多学者都在探究语文学习的方向和方法,同时也围绕着“什么是语文”“语文该教什么”“语文该怎么教”等问题展开了许多争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声音渐起,对语文教育提出了各种思考,一时间学术界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在我看来,在语文教育、教学、学习实践中,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考试和成绩,不是语文知识和技能,也不是应付生活,而是人类引以为骄傲的言语生命。言语生命,不是“言语”加“生命”,而是指人的“生命”特性是“言语”

3、。言语生命――“4写作生命”,是人类的主体性的典型表征。  1.语文具有自身的特征,它需要一个纯净、无功利的空间。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应朝着有利于人类心灵、良好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态度的方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以及教书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试图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当做是一种享受,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精神和心灵的解放和升华,但语文教学总逃不过“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从而失去了本应前行的方向,驶向了中高考的海洋

4、,成了中高考的“随从”“倡导者”。我曾对一个班的中考生做过一个“怎样看待语文这门学科”问卷调查,80%学生的回答都是“因为中考我们必须要学习考试的语文,而放弃自己喜欢的语文”。作为语文教师,看到这个答案感到了一丝悲凉,从而思考着:“语文教育怎么了?”“是谁扼杀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怎样才能回归语文的本真?”“语文学习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们只有还语文学习的自由,去掉语文功利的枷锁才能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语文。4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一种普遍现象,即语文试卷中分值高的题学生会花更大精力去学习,学习热情也高,试卷中不

5、会出现的题,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去学习,更不会去钻研和探究,甚至有些教师也鼓励学生这样去做。如试卷中出现的名句默写题往往因为范围广、难度大、分值小,很多学生就选择了放弃。但事实是背诵诗词名句名篇本应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很好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上,我们应该加强优秀诗文的诵读,让学生经受阅读经典的洗礼,在充满自信中勇敢地吸收不同背景文化的精华。  2.语文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无视其来自多方面的外部影响,但是我们要明确对语文教育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语文自身发展的内部逻辑。如果只是一味把语文学习纳入到功利圈里,那么就

6、会阻碍语文教育应有的方向和发展。学习语文只有摆脱了学习的“功利性”,学生才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才会更好地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我只想做一名爱学生的老师,用我的爱在悬崖边挽救每一个险失足的孩子,用我的爱将每一个有潜质的学生培养成英才,用我的爱让他们爱上语文,让语文使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精彩。  虽然从古至今,人们对语文的教学目的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我们应该看到,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目的也在争论中逐步走向了成熟和完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

7、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将会是我们语文教师最终的教学目的,也希望学生能在语文的天地里尽情畅游。  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言语生命的自然要求,不能因为“功利”破坏了它本应有的颜色和发展方向,更不能只把语文学习视为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语文的自然本色,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魅力,给孩子们一片快乐学习语文的自由天地。  参考文献:4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下卷)[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05.  [2][美]内尔?诺丁斯.幸福与教育[M].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06.  编辑鲁翠红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