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练习材料

教育史练习材料

ID:31463971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教育史练习材料_第1页
教育史练习材料_第2页
教育史练习材料_第3页
教育史练习材料_第4页
教育史练习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史练习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1、孔子的“六艺”是(诗书礼乐易春秋)2、“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学上提出的重要观点。3、(鸿都门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4、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时兴时废,使学术和教育中心转移到了(私学)5、韩愈的师道观主要体现(《师说》)一文中。6、北宋三次兴学的重点是兴办(学校)7、王守仁从“心学”出发,主张的学习观是(“学以去其昏蔽”)8、元代首创的地方基层教育机构是(阴阳学)9、清代阮元创办的代表性书院是(诂经精舍和学海堂)10、洋务派的教育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政变)时期12、蔡元培主张大学

2、的办学方针应该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3、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吃人本质14、大力倡导和兴办职业教育的中国近代教育家是(黄炎培)15、杨贤江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新教育大纲》)16、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不外是帖经、口试、墨义、策问(诗赋)四种。17、明清科举常科只有八股文一科,考试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18、明清时期,在民间比较经常和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社学,蒙学的教师一般称社师。19、魏源提出的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20、中国官方主持的留学活动开始于1872年,派往国是美国。21

3、、“因材施教”的提法源出于王安石(宋代人物)。22、《中庸》关于学习的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3、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24、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25、陶行知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过程中创办的两所著名的学校是晓庄师范学校和山海工学团。26、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27、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28、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孟轲学派和荀况学派。2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30、孟轲的教育

4、理论基础是“性善论”31、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3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33、魏文帝时制定“五经课试法”,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34.唐太宗诏令、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3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36.朱熹将人性分成“天理”与“人欲”两个方面,

5、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3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38.明初国子监还实行“历事制度”,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二、选择题1、隋唐的科举制的特点是()。A、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B、只重视考试C、荐举为主、考试为辅D、以门策取人2、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3、在中国首先实行选科制的大学是()。A、北京大学B、河南大学C、南洋公学D、清华学堂4、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

6、鸿都门学5、“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6、“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7、“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8、“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9、《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A、颜之推B、颜渊C、颜元D、颜真卿10、宋朝的三次“兴学”将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中最早一次“兴学”是()。A、王安石的熙宁兴学B、蔡京的崇宁兴学C、宋太宗的太平兴学D、范仲

7、淹的庆历兴学11、分斋教学是宋代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成两斋,即()。A、经斋和武斋B、文斋和治事斋C、经义斋和治事斋D、文斋和经义斋12、元朝国子学的重要特点是采纳了集贤学士赵孟、礼部尚书元善的建议,实行()和“积分法”。A、分斋教学法B、升斋等级法C、升降斋法D、三舍法13、南宋书院的兴盛与发达,和教育家朱熹修复()书院有密切关系。A、岳麓书院B、白鹿洞书院C、应天府书院D、象山书院14、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功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这位教育家是()。A、

8、明朝的王守仁B、清朝的颜元C、清朝的黄宗羲D、清朝的王夫之15、清朝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撰写《劝学篇》,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