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

ID:31487112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_第1页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_第2页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_第3页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_第4页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在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保留了美术学科教学的特点,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和谐整合;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与新课标较好地吻合。做到教学资源学生“动手做”,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展示交流,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了中国典型的佛教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预设目标。  ●教材分析  课题《心灵的慰藉》是《美术鉴赏》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的第三课。教材原意是鉴赏国内外的宗教艺术,但考虑到现在的高中学生对宗教并不太了解,而且国内外宗教艺术范围过大,学生因不了解、没兴趣,鉴赏

2、宗教艺术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且“中国佛教艺术”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因此我缩小学习范围,把内容由宗教艺术的鉴赏缩小成了中国佛教艺术的鉴赏。  ●学生分析  对佛教艺术的相关知识匮乏;从小接触网络,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对美术作品也有较好的鉴赏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以敦煌壁画的鉴赏分析出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以及壁画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用比喻的方式描述对龙门石窟的感受。7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互联网络查找资料,以文档形式整理出相关教学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这静心的艺术、谛听这神秘的声音。  ●

3、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去过西藏了解西藏吗?”请班里的西藏学生介绍家乡。  师:去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去了西藏,回来给我带来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今天在上课之前我先把它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教师视频播放,用西藏佛教信仰者五体投地的视频感染学生(如图1)。  师:无论是烈日、尘土还是风霜雪雨都挡不住他们的坚定,即使头破血流都依然平静,甚至还带着微笑,五体投地,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大地。反复着这样的动作一直拜向他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布达拉宫。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整年。在听他讲述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他们干嘛这样?他们不苦吗?

4、”  生:对佛教的信仰。  图1  师:那佛到底长什么样?让他们能变得如此的勇敢?如此的坚强?(教师出示中、印两张不一样的“佛”的图片。)7  师:由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佛教,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成了本土化的中国佛教,然后有了本土化的中国佛教艺术。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佛教艺术中徜徉,一起来领略中国佛教艺术雄浑与细腻同在,浪漫与严谨并存的无穷魅力,去感受信仰者心灵上的慰藉。(总结并导出课题《心灵的慰藉》。)  2.新课讲授  师:宣传中国佛教的艺术形式(关于美术)有哪些?讨论后举例说明,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具体位置(如图2)。  图2  学生举例说明

5、,找到位置并分类:绘画、雕塑、建筑。  教师给出题目:中国佛教艺术之最――白马寺、乐山大佛、敦煌莫高窟,让学生任选其中一项上网自学(如图3),并制作成资料,通过机房的总控功能实现共享。然后教师规范知识点:  (1)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修建的第一座寺院,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发源地。  (2)乐山大佛,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地处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水势相当的凶猛,每当到了夏季江水就直捣山壁,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后来就凭崖开凿了乐山大佛,双脚自然垂下,以安定的坐姿给行船人战胜激流险难的决心,减杀水

6、势,永镇风涛。  (3)敦煌,被誉为西域路上最大的传奇,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描绘着佛的形象,佛的活动,佛与佛的关系,佛与人的关系,用这些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安抚着人们的心灵。7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敦煌壁画《割肉喂鹰》进行鉴赏。师生共同分析南北朝历史背景,并揭示出画作的产生和内涵:战乱年代的人们需要安定和谐的生活,却又没有人愿意去这样奉献,这个时候人们的心灵是慌乱的,没有方向的。于是佛教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从善,学会为他人着想,多奉献,默默接受人世间的一切苦难

7、,来世会有好结果。就这样,一个个佛教故事安抚着人们的心灵,让受创的心灵得到了愈合。  然后,在壁画《极乐世界》的鉴赏过程中,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放大等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画面(如图4),回答中国佛教艺术及敦煌壁画的特点。  佛像服饰的对比:佛像是裸体或半裸,本土绘画人物是宽衣大袍。  人物刻画:佛像是写实细致;本土壁画人物是写意。原因是中国以写意著称,西方以写实见长。  建筑:亭子,中国本土化。飞天:敦煌艺术的标志。莲花:普渡众生的佛皆是踩在莲花或蹲在莲花之上;出淤泥而不染,佛陀是人中莲花。  师:在这个国土里的一切众生没有痛苦与危难,只

8、会在生活上、精神上享受其他一切世界所没有的种种快乐。虽然现在承受着战乱、饥饿那样的痛苦,但把善良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了上面,让人们有了精神的粮食。让人们昏暗的心灵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