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歌唱教学中“轻声唱法”之探析

中小学歌唱教学中“轻声唱法”之探析

ID:31494103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中小学歌唱教学中“轻声唱法”之探析_第1页
中小学歌唱教学中“轻声唱法”之探析_第2页
中小学歌唱教学中“轻声唱法”之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歌唱教学中“轻声唱法”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小学歌唱教学中“轻声唱法”之探析  一、“轻声唱法”在中小学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轻声唱法绝非是消极的无气息的“嘘声”歌唱,不能理解为声音越轻越好。轻声唱法要求学生在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和相应的头腔共鸣位置基础上,使用微弱的音量或者是歌唱训练中“哼唱”“假声唱”等方法自然发出声音。轻声唱法可以直接消除“喊唱”的弊端,是嗓音保健的良方,是科学发声的基础,获得良好歌唱状态的有效途径。坚持使用轻声高位的头声歌唱应是歌唱教学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1.“轻声唱法”可以直接消除“喊唱”的弊端,对保护嗓音有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大都不会或不能轻声歌唱,叫喊(有时是无意识的)是学生一种

2、不自量力的通病。在课堂和歌曲训练中,很多学生都很大声地演唱歌曲,尤其是音高越高的歌曲,学生就容易产生一种弊端,就是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喊唱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再唱上去。“轻声唱法”可以直接消除“喊唱”的弊端,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变声期的初中生,可以让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而且还有保护其声带的作用。在使用“轻声唱法”的过程中,学生感到歌唱声音的自然、放松,体验到音乐之美,从而避免了大声喊唱的现象,较好地解决了歌唱时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等问题。3  2.“轻声唱法”是科学发声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色的有效途径  

3、“轻声唱法”是训练科学发声的基础。所谓轻声,就是有呼吸支持、正确的声音位置、良好的共鸣状态所发出的、能强能弱而自己刚刚能听到的、极小的轻声。  高弱音的轻声唱法是有良好的呼吸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正确的声音位置、能强能弱、有共鸣状态的小音量的混声,是一种相对自然放松的歌唱方法,它具有吸气深、送气缓、咬字清、轻声唱的特点。“所谓‘自然的声音’就是在发声中不带勉强的、自然的、柔和的、悦耳的、天真而纯粹的、真正的、丰富的声音。”唱轻声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较小,只有一部分参与振动,歌唱气息力量微弱,声带受到呼吸牵张力度较小,气息作用在声门的力量较弱,唱出的声音柔美、灵活、松弛而有韧性音色统一。  

4、二、“轻声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无意识轻声歌唱的状态作为桥梁  “找到一种漫不经心哼唱小曲的感觉。”一个人独自无意识歌唱时,绝不会像有些教师在课堂所要求那样大声唱歌的。当无意识边走边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要经常运用这种无意识歌唱的状态作为启发。当学生找到了无意识歌唱的状态,体会到歌唱时生理与心理的那种自然与放松之后,马上从无意识状态转移嫁接到精神集中、情感投入的运用轻声深情歌唱的状态,只是多了一个以情驭气,以情带声,声情并举的专注过程,无意识轻声歌唱的位置感觉依然保持。  2.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与创设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是重要手段3  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来启发诱

5、导学生,是使学生掌握轻声唱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歌唱意识语言的启发诱导,教师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音准没有问题了,歌唱情绪更加丰富了,歌唱的音色更加圆润而富有控制了,声音弱而不虚,强而不炸,能强能弱,收放自如。当然除了使用比喻和描述性语言进行启发诱导之外,教师本人与之配合的精确到位、形象生动、夸张深情的示范与表述也非常关键,有时候强调多遍,还不如教师的一个准确的示范,可见教师范唱的重要作用。  3.培养内心的声音形象,促进学生内心感受与实际歌唱状态的统一  内心声音形象的培养是为了符合情感和精神的外在传递和表达,否则声音是空洞而无生气的。通过对声音的预先想象,产生以情感为载体的声音,从而达到内

6、外听觉统一。由于学生往往只注意音量,而不注重内心听觉对于实际演唱的指导作用,声音缺乏思想和内涵。  “只许在自己的心里听到自己的歌唱,而不要让同学或教师听见,但通过学生的咬字动作以及歌唱的神情一定要让教师和同学知道你在唱什么,在表达怎样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们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还可以通过耳语式随琴跟唱训练学生对于音准和节奏的心理想象,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用最大的力气唱有支点的悄悄话”,“用点力气让这个悄悄话说不出来。”来让学生获得体会――从而让学生在运用轻声歌唱时建立气息支持,杜绝漏气。如此经过一个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式,学生自然而然便领会了歌

7、唱发声的要领与技巧。  参考文献:  [1]乔新建.“轻声唱法”解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  [2]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