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讨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讨

ID:3150217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讨_第1页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讨_第2页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讨_第3页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讨  摘要: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教师要深入挖掘读写结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训练有效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语文读写训练中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训练;读写结合点;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51-01  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阅读与写作相脱节的现象,致使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无米

2、可炊”“无米下锅”,语言单调乏味、内容空洞无物,条理逻辑混乱,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写训练,善于挖掘读写结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导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快乐写作,从而实现读写训练有效性,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一、依托文本,挖掘读写结合点,开展读写训练  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而且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写作风格。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读写结合点,开展读写训练,引导学生借鉴、模仿、表达,随文练笔,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4  (1)捕捉文本空白点,驰骋

3、想象,启发创造。文本空白点,给人无穷的想象创造空间。在语文读写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课堂小练笔,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大胆想象和联想,结合阅读感受,进行创造性表达,从而填补空白,拓宽思维宽度和广度。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对父亲的描写着墨较多,而对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写一写: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你认为他是如何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  (2)找准文本模仿点,模仿创作,迁移练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准文本

4、模仿点,引导学生快乐练笔,迁移运用,从而让文笔神采飞扬,增强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如巧抓重点词语,仿写句子,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或抓住细节描写、精彩语段、修辞运用、叙述方式等仿写基点,仿写片段,从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燕子》一文作者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通过羽毛、翅膀、尾巴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学习完该课文后,笔者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这一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貌。  (3)精选文本典型点,理解练笔,快乐习作。在开展读写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可

5、以精心选取一些文本典型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改写、扩写、续写,从而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譬如,教学完《将相和》后,要求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将其改写成课本剧,并进行编排,开展角色情景演绎。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4  二、把握时机,找准读写联系点,加强读写训练  读写结合,并不是简单地读加写,还要抓住时机,找准读写结合点,有效开展读写训练,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读写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练笔时机,找准读写联系点,

6、巧妙安排写作,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提高读写训练有效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于情感升华处抒情练笔,真情流露。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许多文质兼美、情理交融的文章中,无不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深情,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引人深思,有的隽永含蓄,有的激情澎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这些“动情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于情感交融处引导学生练笔,将自己心中涌动的情感流露于笔端,真诚表达出来,使习作语言细腻丰富而感人,富有生命力,从而为习作增添亮色。例如,《慈母情深》一文作者通过描写母亲“辛苦地挣钱,

7、豁达地塞钱和又一次凑钱”的感人画面,让读者体会到了“深刻、深厚、深沉”的“慈母情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让人深深为之动容。学习完该课文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写作练习:同学们,母爱是伟大的,请你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或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母爱故事。4  (2)于拓展延伸处想象创写,激活思维。拓展延伸处,不仅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而且也是文本理解感悟向习作练笔过渡的落脚点。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的语言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回味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

8、师可以抓住这一练笔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创写,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譬如,学习了《坐井观天》后,笔者要求学生围绕“青蛙跳出井后”这一主题,积极思维,拓展想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  (3)于思辩争议处议写练笔,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在文本产生争议的地方,或学生思维观点意见不一时,寻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