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促研以研导教协作共进

以教促研以研导教协作共进

ID:31502733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以教促研以研导教协作共进_第1页
以教促研以研导教协作共进_第2页
以教促研以研导教协作共进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教促研以研导教协作共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教促研以研导教协作共进  一、“教”是教研组建设的主阵地,要努力抓好课堂教学  “教”可作“教学”之解。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开卷考试形势下家长和学生普遍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为“副科”,学科遭冷落,逐渐趋于“边缘化”。教师一味地哀叹、抱怨无济于事。唯有追求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  1.明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在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将“知识的学习”“

2、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的掌握”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有机结合。  2.坚持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坚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话题,模拟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体验感悟,在价值冲突中明辨是非,在探究反思中内化知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践行。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应通过一定的任务驱动,以预习、情境分析、交流讨论、课堂辩论、自主小结、笔记整理、随堂练习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适时给予点拨引导。3  4.帮助弱

3、势群体共同发展。教师要努力引导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端正学习态度,对他们少些训斥与挖苦、多些宽容与鼓励,课堂讨论过程中多走到他们身边给予点拨,课堂提问的机会多向他们倾斜,帮助他们在点滴进步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研”是教研组建设的生命线,要潜心搞好教学研究  “研”可作“研究”之解。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教学研究是教研组建设的生命线,关系到教研组每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研组要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让科研成为组内每位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常态工作。为此,应努力做到:  1.广阅读。组织教师通过

4、广泛阅读教育理论、学科教学、励志修身、文史哲学类图书与报刊有助于教师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育素养、厚实人文底蕴、丰富精神世界。  2.常观摩。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类课堂教学观摩与学科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听讲座等多种途径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智慧,剖析、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3.善反思。引导教师学会追问:这本书(某篇文章)给我哪些启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吗?如果我上这节课,我该怎样设计?在此基础上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厚积薄发、笔耕不辍,实现由教书匠

5、到智慧型教师的转变。  4.研课题。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立足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提炼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积极申报课题并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努力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科学施教的途径,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组”是教研组建设的凝聚点,要高度重视团队协作  “组”可作“组织”3之解。组织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要提高教研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内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努力做到:  1.扎实开展集体备课。组内教师开展集体备课,

6、必须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备教材知识、备教学策略、备习题训练,坚持个人主备与集体评议相结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倡导组内教师结合自己的个性与所教班级学生的差异进行个人的“二次备课”。  2.推进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老教师开展“一帮一”结对帮带活动,师徒要平等对话,相互学习和帮助,相互理解和促动。通过师徒结对不仅可以促进组内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也可以发挥年轻教师的优势促进老教师更新理念,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3.组内教师开放课堂。提倡组内教师推门听课,教师主动开放自己的真实课堂,课后

7、听课老师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反馈,肯定优点的同时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组内教师相互间的真实课堂开放可以促使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规范、实效。  4.促进规范和谐发展。组长模范带头并引导全体教师严格执行各项教研工作制度,坚持目标管理与规划引领,营造良好教研氛围,努力使全组教师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通过群策群力、精诚合作、携手共进促进教研组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