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

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

ID:31514951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_第1页
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_第2页
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_第3页
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_第4页
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_第5页
资源描述:

《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  摘要:抑郁症是全球高发的精神疾患之一,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要面对来自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诸多变化,要承受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干预,避免其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下面我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谈谈个人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抑郁;及时干预;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60-02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代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压力巨大,加上独生子女心

2、理承受能力弱,抗挫能力差,且青春发育导致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显著变化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比率日益增加。如果教师对抑郁症状有所了解,及时发现,积极干预,能及早寻求解决方法。  一、典型案例  我们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话来说,都是些高中考不上的学生,要不是成绩差的,就是行为习惯很差,自然学习也不咋地的孩子上的。在那个时候,或多或少我也是这么认为的。7  让我庆幸的是,我带的这个班是个高考单招班,开学第一天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闷的。大家都在偷偷观察着这个新的班级和新的班主任。有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长得并不起眼,瘦高个,黑黑的,看起来有点老实巴交。他

3、上课时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做得中规中矩,平时沉默少语,有点郁郁不振的样子。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却很平平,跟我想象中的并不是一回事。于是我决定找他谈谈。  没想到他的性格内向,我跟他沟通感觉非常吃力,基本上是我一问他一答,看来也谈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我就让他回去了。转眼间,第一个学年结束了,面临着分班的局面。学校是这样操作的:其他就业班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可以进入升学班学习,而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不行的,必须筛选到就业班,而这样做只有一种途径:考试。就这样,到了第二个学年开学,班上的学生面孔来了个“大换血”,而那个男生依然在我们班,因为他是属于不温不火的中等生。  这时,我却发现了他的变

4、化,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但是经常上课时眼神游离,偶尔还会目光呆滞地盯着远处看,好像处于沉思中。后来,他就经常跟我请病假,说不舒服。几次下来,我不得不联系了他的家长,发现他的确不是装病。他父亲跟我说,最近他经常觉得自己喉咙里长了东西,呼吸不畅,吃饭也老是有噎着的感觉。于是父亲就带他到医院,片子也拍过了,CT也做过了,一切正常。但是他老是怀疑自己有病,缠着家长一家医院看完换另一家。后来他父亲也觉得有点烦了,但是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于是,我找他谈话,“7老师,我现在天天晚上睡不着,每晚要到1点以后才能睡着,早上5点就醒了,白天上课没有心思学习,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不愿和任何人

5、说话,自卑自责,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如死了算了。”听到他的一番话,我的心不自觉地“咯噔”一下,以我仅有的一些医学常识来看,他这个岂不是跟抑郁症很像?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立刻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跟他父亲说出了我的疑虑,并建议带他去脑科医院看看心理医生。他的父亲很不以为然,对他的病很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对我的建议也不屑一顾。直到有一天,他在宿舍难受得吐了,我看他用手拼命地敲打着床板,异常痛苦。于是我带他来到了鼓楼医院,并通知了他父亲。到了鼓楼医院,在消化科,医生做了简单的诊断后,开了点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给他后,我跟他沟通了一下,帮他挂了心理科。三四后小时后,他的父亲姗姗来迟。这时,心理医

6、生的诊断很明确:轻度抑郁症,合并焦虑症状。医生跟我们说,一般的抑郁倾向每个人都会有,但是大多数人都可以自我调节好,少部分不能调节好的人,病情就会恶化,最终导致自杀倾向,这部分人必须要用药物来干预了。我开始试着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原来他8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一直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离开后再也没有跟他见过面,而父亲在一个小区做保安,工作比较忙,平时跟他沟通的时间比较少,对他关心也不够,所以造就了他封闭内向的性格。  二、原因分析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失调症,在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时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我觉得有以下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7、。7  第一,不健康的家庭环境。许多心理研究表明:中学生抑郁的性格与家庭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这位学生因父母离异,得不到家庭温暖,长期的不适感也没有倾诉的对象且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导致孩子在心理上出现了过度自卑,孤僻、沮丧、紧张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变得焦虑、压抑,成为一个病态的抑郁症状。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太过严厉。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表现为胆小,不敢表达自己,做事畏畏缩缩,经常多愁善感。家长作风过于“专制”,往往容易打击孩子的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