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 活用教材

多元解读 活用教材

ID:31515248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多元解读 活用教材_第1页
多元解读 活用教材_第2页
多元解读 活用教材_第3页
多元解读 活用教材_第4页
多元解读 活用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元解读 活用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元解读活用教材  摘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教材的前提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笔者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从情感渗透、提炼主线、语言训练等方面对教材进行多元解读,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材解读;情感;主线;语言训练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  “教材是什么?教材是编者根据‘课标’精心编制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  这两段话很清晰地界定了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用好“教

2、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十分考验教师的功力。同样一篇教材,有人“教教材”,有人“用教材教”,其教学效果也多有不同。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用教材教”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解读,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教材解读是一个生动活泼、多元开放的系统工程。同样一篇教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5,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视角不同,深浅不同,剪裁取舍不同,组织教学的经纬不同,对学生的引领不同,最终达成的教学效果可能不同,也可能殊途同归。下面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浅谈教材的多元解读与灵活运用。  一、不同情感,多元渗透  语文教材承载着作者的情感,

3、但如何解读这份情感,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者对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直接受到自身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性格爱好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阅读也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读者的内心世界。而教师对教材情感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组单元的主题是“亲情”,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作者在文中记叙了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里度过的一段快乐无忧的时光,文字轻盈活泼,充满童趣,字里行间皆是自由与快乐。但若把这篇课文放在萧红坎坷、短暂的一生以及《呼兰河传》全书的背景下来读,读出的恐怕就不尽是自由与快乐了。或许

4、更多的是沉重、凄婉与寂寥。因此,如何处理本课的感情基调是许多教师执教时感到比较困惑的。我在教学此课时预设了两种方案。一是把学习的目标定位为体验快乐,学习表达。整节课的教学就是将“自由快乐”贯彻到底,包括练说练写也是围绕“自由快乐”5进行。这样处理实际上是单纯地把这篇课文作为例子来教,淡化其他的相关背景。第二种处理是先扬后抑,在完成前面部分的教学之后,教师突然话锋一转,说到:读这篇文章,我们似乎觉得萧红的童年无比幸福、温暖,其实并不尽然。萧红从生下来那天起,父亲和母亲就因为她是女孩,不喜欢她。祖母对她也不好,祖父是唯一疼爱她的人,和祖父在园子里度过的时光也是她童年生活中难得的一抹亮

5、色,所以一直镌刻在她的记忆中,她在《呼兰河传》一书的结尾不无伤感地写到:(课件出示,背景音乐《思乡曲》)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伴着音乐,伴着教师深情的朗读,孩子们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走进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萧红的世界,走进了《呼兰河传》所描绘的“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两种设计,两种情感解读,

6、前者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文本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凸显“亲情”,学习表达;后者则是更上一层楼,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传递教师的阅读体验,引领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以为这两者并无优劣之分,需要考量的是孩子的接受程度,若不能完成前面的基础目标,后面的补充就有狗尾续貂之感。反之,则是锦上添花。  二、不同视角,多元主线  阅读教学,基本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我们也经常说“提领一顿,百毛皆顺”,但“提”什么“领”却是颇有讲究。教师若能根据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特点,潜心会文,仔细研读,有时会发现同样的一篇文  章切入点不同,选取的语言材料不同,组织教学的经

7、纬也有所不同。  还是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以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一书的评价5――“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引领学生从语言形式走进文本内容,探究萧红语言“诗”的味道,寻找书中所描绘的“多彩的风土画”,补充介绍萧红的生平以及《呼兰河传》一书的相关内容,理解“一串凄婉的歌谣”的深刻含义。三个板块,平行推进,文本内容与语言形式并举,教学主线明晰,简洁高效。  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