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

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

ID:31518144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_第1页
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_第2页
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_第3页
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_第4页
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  【内容摘要】钢琴表演是极具魅力却富于挑战性的工作,它要求演奏者同时具备纯熟的演奏技巧、出色的音乐表现力、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舞台驾驭能力。当钢琴演奏以表演为目的时,作曲家(作品)、表演者和听众三者形成微妙的关系。表演者不仅要让听众认识自己,更重要的任务是向听众诠释音乐作品,向听众传达作曲家的意图。文章从结构、音色和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释方式,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钢琴表演作品诠释  钢琴表演的目的是以钢琴为媒介,把乐谱变为真正的音乐展现在听众面前。从这个意义上

2、说,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角色就是作曲家(或者说是作品)和听众的桥梁,他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演绎,把作曲家想表达的音乐尽可能准确地传达给听众。探寻作曲家的意图首先靠的是乐谱。乐谱仿佛是错综复杂的建筑设计图,外行看到的通常是线条和形状的组合,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读懂其中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因此,钢琴表演者必须首先具备研究、分析乐谱的能力。然而,把乐谱研究透彻仅是一个开始,还要通过各种技巧和手段把作品的内容、情感细腻地弹奏出来,令听众接受并为之所动,这才是钢琴表演的最终要求。本文从结构、音色和情感三个方面剖析钢琴表演中对作品的诠

3、释方法。  一、结构诠释8  音乐作品的结构是指其曲式结构,是艺术作品的骨架,就如创作美术作品务必要先确定画面的整体结构比例,再逐渐完善细部一样。但遗憾的是,有的钢琴表演者即便能把作品的旋律线条处理得十分优美,却忽视了整体结构的表现,结果是展现在听众面前的仿佛是一幅结构失调的画作,即使有流畅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也只会令人感到逻辑混乱。  当然,能够准确表现作品结构的前提是表演者必须对作品的内在结构了如指掌,这要求具备一定曲式分析的知识。而钢琴表演者面临的真正难题是:结构是空间的概念,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笔者认为,利用“空间想

4、象法”能够有效地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空间想象法”,即把音乐作品想象成具有清晰内部结构的大型建筑物,当演奏音乐作品时,想象自己走进了这座建筑。这时要求表演者把注意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在演奏作品上,好比自己是参观者在建筑内有序地环绕一周;另一部分则放在审视作品的结构上,好比自己是摄影师拿着摄像机站在一个可以拍摄到整个建筑的位置,透过镜头不仅看到正在参观的自己,也同时看到建筑的整个内部结构。例如在演奏一首结构为A-B-A-C-A-D的回旋曲式钢琴作品时,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寺庙大堂。主旋律乐段A是支撑着大堂的柱子,B、C、D段则

5、是具有不同装饰设计风格的内墙。在演奏时,一方面应该时刻清楚自己参观到哪个位置;另一方面不论所处的位置在哪,对整个大堂的印象都应一直存在于脑海之中。8  建筑物有大有小,结构有复杂有简易,还有不同的功能分区,音乐作品也如此。但不管怎样,主题的呈现都是区分作品结构的重要坐标之一。小规模的作品通常表现较为单一的音乐形象,只需要用一到两个音乐主题;而规模大的作品(如“古典奏鸣曲”等)则展现了一系列丰富的音乐形象和错综复杂的情绪变化,需要使用更多的音乐主题。作品的结构就是通过主题间的对比、变奏或重复等模式构建而成的,这要求演奏者通过

6、相同、相似或对比的音色和情绪来展现。  二、音色诠释  表演者是音乐作品与听众的媒介,创造美的音色是感染听众的重要条件。在探讨音色之前,笔者要提出一个被不少演奏者忽视的客观条件,即演奏者平常练习所使用的钢琴。我国钢琴家柯刚说:“好的钢琴家固然可以在任何钢琴上表演,但他必须用最好的钢琴来练习。”的确,在长期使用的前提下,钢琴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奏者对音色的判断能力、鉴赏能力乃至控制能力。因此,挑选一台好的钢琴作为练习用琴是钢琴表演成功与否的必要客观条件。  除了乐器,影响音色创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演奏者听觉的敏锐性和触键技巧

7、。我们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建议:“把声音弹得美一点!”“要像歌唱一样!”“注意音色层次!”等,然而,怎样才能创造出美的、歌唱性的声音,怎样才能弹奏出色彩丰富、层次丰满的音乐呢?笔者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演奏者自身缺乏对音色好坏的判断能力,美的音色在他们脑子里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个时候就对其灌输如何创造美的音色没有太大意义。因此,一副能分辨好坏音色及音质细微差别的耳朵是创造美好音色的前提条件。演奏者应该培养自己的两种“耳”:一种是“主观耳”,就是脑子里对美好音色的清晰概念;另一种是“客观耳”,就是自己弹奏出来的真实声音

8、。“主观耳”8贵在完美性,经常聆听大师的演奏录音或优秀的现场音乐会可以提升“主观耳”中的音色质量,同时还必须经常刻意地回想美妙的音乐,加深脑海里对美好音色的印象;“客观耳”则贵在灵敏性,能够通过细致地倾听和分析,客观地判断自己奏出的每个音。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法鲁西奥?班温努特?布索尼曾说:“极少被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