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

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

ID:31571795

大小:83.18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1-13

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_第1页
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_第2页
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_第3页
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_第4页
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技发展六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力提升市的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制定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一、市科技发展现状及环境“”以来,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大和届中、中、中、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科技工作的部署和市委、

2、市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在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全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以来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1、科技资源加速整合,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第32页共32页“”期间,市遵循政府调控、市场导向、体现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各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整合各类科技资源,

3、优化创新环境,初步形成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并于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全市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企业循环经济研究开发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7家,同比“十五”增长了35%;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共增加了10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增加了5个,同比“十

4、五”分别翻了一番。在此期间,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和“全国创新基金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产出不断增加第32页共32页“”以来,市依托本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东西部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在新能源、新材料、中藏药及特色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农牧业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显著增加,科技水平和应用转化率明显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年以来,我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成果57项;有10个

5、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营造了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氛围,全市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制定了“市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131件,其中发明专利293件,授权629件,年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期间,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6项,累计投入本级科技三项经费2584万元;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79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565项,共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1.76亿元,吸引社会资金13.4亿元。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63项,产生经济效益13.9亿元

6、,实现利税4.1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6.2亿元。3、科技引领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期间,通过贯彻“工业强市”战略,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研发中心的科技优势,加大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市场配置力度。围绕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共性关键难题组织开展了各级工业科技计划项目490项,有效推动了部分领域科技跨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跃升,使我市在有色金属冶炼、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建工建材、生物制品、藏毯绒纺等领域涌现出多个具有较强实力的产

7、业集群和较为完善产业链的产业化基地以及一批在自主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和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区四园”的科技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以园区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初具规模。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4.83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7.06%。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东川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科技支撑作用增强,农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第32页共32页“”期间重点实施了农作物良种工程,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180余个,引进示范兰天1

8、5号、京农411等冬小麦优良品种;示范推广青杂系列优质高产杂交油菜,9号、11号等优良蚕豆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引进示范推广蔬菜、花卉、食用菌、特色果品等优良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推广了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60余项,使主要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了21.5%,油料单产增加了22.8%,蔬菜亩产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