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ID:31689472

大小:57.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_第1页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_第2页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_第3页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四川自贡643000)【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取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62例,将保守治疗方法的31例划入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介入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中,辅以介入治疗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愈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HCG明显下降的患者有29例,且通过清宫手术,未发生1例大出血。对照组患者HCP下降的患者仅有19例,且有3例患者有孕囊缩小。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头晕、腹痛等不良反应有2例,而对照组头晕、腹痛反应出现9例

2、。满意度评分,观察组(96.32±1.49)分高于对照组(83.35±)分,差异显著(PV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中可取得良好治愈效果,辅以相应的护理方法,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关键词】瘢痕妊娠;剖宫产术;介入治疗;护理效果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术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当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瘢痕妊娠也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尽管以往治疗中,可采用较多方式如甲氨喋吟注射,或服用米非司酮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能出现血管难以封闭、瘢痕收缩能力过差等。对此,要求引入介入治疗方法,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木次研究

3、将就此进行分析。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62例,对照组31例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29.3±1.2)岁,木次妊娠与产后时间距3月〜8年。观察组31例患者,年龄25〜38岁,平均(30.2±1.5)岁。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为无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停经等,且血HGG高于正常。经过B超检查,妊娠囊与浆膜层贴近,位于前壁子宫切口位置,确诊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米非司酮的应用。药物治

4、疗方法应用下,在输卵管组织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使胚胎组织被杀死,保证输卵管畅通。但需注意该药物应用下,适用对象以体内孕激素水平低、停经天数少等患者为主。护理中采取的方法为常规护理方式,包括:①药物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如用法与不良反应,并在用药过程中适时检查肝功能等,同时挂差是否有面色异常、腹痛以及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②生活护理。药物治疗中,切忌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同时注意外阴清洁的维持,避免出现感染。1.2.2观察组观察组治疗方法主要以介入治疗为主。治疗中要求患者在排空膀胱的基础上,接受消毒与麻醉,由右侧股动脉开始穿刺,确保双侧子宫动

5、脉用5Fcobra导管插入。确认无误的情况下,引入50〜100mg的甲氨喋吟灌注化疗,使绒毛内血管快速吸收药物。药物灌注后,再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若30min内不存在出血情况,可拔管并加压包扎[1]。整个治疗中,还需做好心电监护工作,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介入治疗下,要求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几方面。第一,介入治疗术前护理。①知识宣讲。部分患者对介入治疗知识掌握较少,易在心理上出现顾虑或抵触,要求护理人员讲解具体的治疗优势以及可行性,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注意事项。介入治疗前需告知患者做好外阴清洁工作,切忌有强度较大的肢体运

6、动,防止发生胚胎破裂、阴道出血等;③术前准备。介入治疗前,可进行碘过敏测试、白带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并对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表现进行记录,为术中与术后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一般术前也要求2h禁水、4h禁食[2]。必要吋术前留置导尿管。第二,介入治疗中护理。①协助患者平卧手术台,并对患者的出血情况、尿量变化以及其他生命体征观察;②对患者穿刺侧肢体颜色与皮温测试,口注意判断足背动脉搏动,适时为患者做好疏导,确保患者接受治疗中保持平稳情绪。第三,介入治疗后护理。①体位控制。治疗后需以平卧位为主,股动脉穿刺侧下肢,要求保持伸直制动。由于制动中患者可能有明显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与家属进行翻身,

7、翻身应切忌有屈競、屈膝。下床活动时间一般为治疗24h以后,避免有腹压动作、下蹲动作等;②护理穿刺部位。治疗后,可利用压迫器、500g砂袋对穿刺部位加压,压迫时间控制为6〜8h。加压中应对穿刺部位血肿、淤血以及敷料的渗血与渗液情况观察,若存在渗血情况,需及时与医生联系[3];③血液循环观测。如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皮肤温度与颜色、下肢疼痛情况等,都需作为观测内容。一般术后1〜3h内,容易血栓形成问题,表现为皮肤温度下降、小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