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

ID:31727822

大小:482.5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1-17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_第4页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屮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去。4、皮肤的感觉功能。(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3)

2、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5、嗅觉的形成:气味一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蛰,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味觉的形成:食物一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一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

3、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一大脑(形成味觉)。7、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基本味觉:酸甜苦咸味道酸甜苦咸敏感区域舌侧(中)舌尖舌根舌侧(前)8、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屮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声咅发生的条件:振动;声咅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咅传播的方式:声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否则原声加强)。3

4、、在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插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o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彖)。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一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一听神经(传导信息)一大脑(产生听觉)。结构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与咽鼓管连通听小骨骨性传导、放大振动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

5、动转化为声咅信号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一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一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

6、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一一可用助听器;耳蜗、听觉屮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一不能用助听器。7、噪声。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屮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第四节光和颜色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FI食④步枪瞄准、列

7、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Xl(An/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X108米/秒X365X24X3600秒=9.4608X1015米。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4、看不见的光:①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②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5、物体颜色:a)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左(其他色光被吸收)b

8、)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注意:口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照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