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ID:31752480

大小:82.1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17

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_第1页
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_第2页
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_第3页
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_第4页
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口算思想与方法的本质流失。口算在整个计算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基础。其中,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最基础的,要达到脫口而出的''自动化”程度。其他内容的口算,教学时又都有规律可循,口算时有各自的思想与方法,主要包括“分解”与“凑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笔者从最近几年连续对三、四年级学生的口算测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口算诸如12X4、42+38等时用的并不是口算的思路,而是用竖式来解决的,而且在听

2、课中笔者也经常发现很多老师都在提倡这种'‘笔算式口算”。如,笔者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连续听了几节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见另文“对口算与笔算的辩证思考”《小学数学教学》XX年5月)当口算44+25时,学生中都出现了这样的算法: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4加2等于6,合起来是69。执教的几位老师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后继练习中推广了这种方法,以至于课堂小结时,不少学生概括出“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口算方法。其实“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相同数位对齐”这是典型的笔算思路,只不过是学生把笔算的思路应用到

3、口算中来,先在头脑中列出44+35的竖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罢了。而真正的口算思想与方法却在此擦肩而过,比如,在口算44+25时,学生中出现像40+20=60,4+5=9,60+9=69的方法时,教师并没有予以重视,从而使“分解”这一基本的数学思想没有清晰呈现;再如,在口算44+38时,好几节课上都出现了44+40=84,84-2=82的算法,教师在大力赞赏之余,并没有把这种方法推荐给学生来理解内化,因此,其承载的“凑整”思想自然很快烟消云散,就连那个原先创造这一方法的学生也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专利”。这种“厚此薄彼”的方法取向,必将导致

4、学生口算能力的后天发育不良,造成学生在学习口算时思想与方法上的缺陷,对后继学习来说,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这种取向又主要受当前评价体系的影响,因为“当前在对口算的关注上过于注重结果,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思想:“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学生能口算结果正确就行,至于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口算中应传承什么思想等,不去关注或不予重视,这样自然也就造成口算方法与思想的流失”。(见另文“谁动了我们的口算”《小学数学教师》XX年7月)而且很多老师为了提高正确率,往往鼓励学生用笔算去口算,这样结果不至于出错,显然这样教学直接造成口算作

5、用的异化,重视口算也就成为一句不折不扣地空话。1.问题情境与“数学化”的对接错位实施课程改革后,教材编排遵循“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体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显得到强化。课堂上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计算与应用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求,继而进一步探究如何计算,这一过程是问题情境与计算模型对接的过程,也是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但在这种对接中,由于在问题情境的开发使用上“或失则多,或失则寡”,直接造成对接错位,为后继的算法探究、算法巩固与应用等活动带来很多的不便。(1)流连忘返,不知归路

6、。计算教学是要联系生活,但如果整节课都是生活情境,那计算教学也就面目全非了。当前很多课堂就特别注重去创设这些情境,一个接着一个,一串接一串,这样的生活情境大串联,势必影响学生探究算法,感悟算理。学生在这样的场景里一会要买这个,一会要买那个,只见生活不见数学,让学生自己也不知是在诳商场还是在数学课堂。(2)过度开采,喧宾夺主。教材每个计算例题的教学一般都安排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是生活情境的缩影,主要是为了提出问题,构建模型。部分教师总以为对情境图挖掘得越深,拓展得越宽,其达成的效果也就越好,于是经常见到让学生根据一个情境提出很多问题的现象

7、,殊不知过分或过度在某一处“狂轰烂炸”,往往使情境图的作用偏离设计的初衷。一节课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用来提问,尽管这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确有帮助,但这种过度开采必然挤占算法建构的时间,使得算法的建构很难有效完成,从而最终影响学习效果的有效达成。(1)蜻蜓点水,买犊还珠。在计算教学中,有的问题情境中蕴涵着算法的提示,如果仅仅从提取问题的角度来使用这些情境,显然只是如蜻蜓点水般“晃悠”一下,并没有充分发挥岀情境对算法建构的建设性作用,使得情境与“数学化”对接时丢失了一些实质性东西。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安排了这样的问题

8、情境:部分教师都是让学生说说从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列式,继而探究如何用竖式计算。其实图中能明显看到14分成两部分,为用竖式计算提供了形象直观的算理支持。而很多老师在教学却都忽略这些,使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