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徐朝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徐朝霞

ID:31786275

大小:55.3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徐朝霞_第1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徐朝霞_第2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徐朝霞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徐朝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徐朝霞江苏省盐城市马沟小学224056摘要: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数学课上,探究知识大多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因而,我们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牛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能力。关键词:提问质疑问题古人云:“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多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牛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进而分析

2、和解决问题。的确,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问学牛:“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而我们的学牛却无动于衷。难怪一位著名教育家说:“孩子们入学前是个‘问号’,而毕业时像&Isqu。;句号&rsqu。;。”在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牛质疑,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质疑能让学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由浅到深,由窄到宽,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认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

3、的质疑能力:一、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鼓励学牛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变“师道尊严”的师牛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牛的人格,对学牛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平时的交往中,也要使学牛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多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教师均应以和蔼

4、的态度,亲切的笑容,发自内心的鼓励性语言,赞许的目光,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千万不能讽刺、嘲笑,而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二、根据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主动质疑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内先提岀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解答的问题再进行班级内的交流。也可以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你来问我来答”比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消除畏惧心理。另外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对于学生提岀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

5、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于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或从书中找答案,或联系前面学的知识一起解决。例如:3:4:5是不是比?分数的分子能不能是0?为什么单位“I”的“I”字要加引号?还有一题多解问题,有争议的问题,等等,可组织同学们讨论。三、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围绕学习目标质疑。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出示学习目标:①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②掌握圆的面积公式;③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自学后,学生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圆的面积公式是根据什么推导

6、出来的?”“为什么可以把圆转化为长方形?”“还可以把圆转化为其他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有关的结语质疑。例如:数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得岀: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学生提出:“如果不等底也不等高吋,圆锥的体积还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如果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相等,圆柱与圆锥的高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圆柱与圆锥的高和体积相等,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大胆质疑,使知识不断

7、深化和系统化。四、运用好奇心理,调动学生质疑的兴趣对新事物的“好奇”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岀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教师有责任呵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我先列举若干个数:1、2、3、4、6、8、12、18、24、36、72,让学生任取两个数,组成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求出商。然后把这些除法算式分成商是3和不是3的两类,并将商是3的除法算式按次序排列起来。学生立即产生“疑惑冬“为什么可以这样排列?”“这

8、里有什么秘密?”“除数与被除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想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是不是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和三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