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

ID:31787875

大小:59.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_第1页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_第2页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_第3页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_第4页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咽癌放射性脑病20例的CT及MRI诊断陈晓燕1阙瑞华1郑鑫飞2张淑芳2(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影像科放射科353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影像科放疗科353000)【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REP)的CT及MRI表现。方法对20例鼻咽癌放疗后REP患者的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EP的发牛以颛叶最常见(占85.0%),其CT主要表现为脑白质区指状、片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大部分无强化,少部分呈脑回状或不规则强化。MRI则表现为指状水肿、脑坏死、囊变,T1WI呈低信号,

2、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少部分呈脑回状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区则呈环状强化。结论鼻咽癌放疗后REP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MRI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REPo【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脑病CT磁共振成像放射性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hyREP)是指脑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并在多种因素联合作用下导致神经元发牛变性、坏死而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病程为进展性,一旦发牛往往不可逆转,常预后不良[1]。放疗是鼻咽癌根治性治疗手段,而REP是放

3、疗后严重后遗症之一,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可将放射性脑病分为:颖叶型、小脑型、脑干型、混合型,其中以颖叶型最为常见⑵。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例鼻咽癌放疗后REP的CT和MRI表现,探讨鼻咽癌放疗后RE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临床和CT、MRI诊断为鼻咽癌REP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45—84岁(中位年龄63.3)。放疗治疗采用60CO-γ线行三维适形治疗线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剂量69.5〜72Gy,治疗35〜36次

4、。1.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Lightspeed16层CT扫描,层厚3.8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mAo采用SIEMENS公司1.5T超导磁共振机,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R/TE:500/15ms)、T2WI(TR/TE:4000/120ms)、功能成像水抑制(FLAIR),所有患者均行T1WIGd-DTPA增强扫描,剂量为O.lmmol/kgo1.3鼻咽癌REP诊断标准⑴有明确的鼻咽癌放射治疗史;(2)放疗前行CT/MRI检查,颅脑无异常表现;(3)放疗后经历一段潜伏期;⑷典型R

5、EP的CT/MRI表现及临床表现;(5)排除颅内肿瘤及脑血管性疾病。2结果2.1鼻咽癌放疗后REP部位20例中18例位于颍叶,1例位于脑干,1例脑干及额叶均可见病灶,病灶部位均在照射野范围内。2.2病变的CT表现20例表现为不规则指状、片状低密度区,边界模糊,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其中2例低密度区内出现囊状低密度影。2.3病灶的MRI表现18例颖叶病灶均为大病灶,呈不规则片状,2例脑干病灶均为小病灶,呈斑点状、结节样。18例颖叶大病灶T2WI上呈低信号,其中3例病灶信号不均匀,夹杂少许斑点状高信号,T

6、2WI均呈高信号,周边见不同程度水肿带,水抑制(FLAIR)后呈低和(或)混杂信号改变,病灶周边水肿均为较高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后13例可见点状、不规则环状强化,2例伴有囊性液化者,增强扫描后囊壁未见强化。2例脑干病灶,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强化。图A鼻咽癌放疗后15月右侧颍叶REPAI:T1WI;A2:T2WI;A3:TlWI-Gd-DTPA3讨论REP的发生与放射源、单次剂量、总剂量的分割和总的治疗吋间有密切关系。放射量越大,照射面积

7、越广,越易发病。脑损伤主要发生在照射后1・3年,全脑照射5周50Gy,5%的病人出现明显脑损伤,局部照射的耐受性较犬,对后颅窝5.5周照射55Gy的危险性是可接受的[3]。全脑TD5/55500cGY,25%脑TD5/56500CGY,超过此限值可能引发REP[4]o3.1REP的病理基础病理改变主要为损伤区域小血管的玻璃样变和纤维蛋白样坏死,同时伴有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髓鞘脱失、微小血管管腔狭窄、内膜增生、血管旁水肿、血栓形成和点片样岀血,晚期放射性坏死最具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是嗜酸性细胞和纤维素渗出并

8、沿灰白质交界处蔓延[5-6]o3.2REP的发病机理脑组织被电离辐射后,引起其内皮细胞的克隆性细胞死亡,最初的血脑屏障被破坏,导致血管源性缺血、缺氧和水肿,缺氧使低氧诱导因子J所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表达,继而反过来引起继发性损伤瀑布效应,进一步增加了血管通透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细胞死亡、微环境改变导致了神经生成抑制和组织损你7・8]。3.3REP的MRI及CT表现按病灶范围可将病灶粗分为大病灶及小病灶,大病灶多位于颖叶,呈不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