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doc

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doc

ID:31869967

大小:3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doc_第1页
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doc_第2页
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doc_第3页
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doc_第4页
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两个线圈等效自感系数的推导摘要:本文推导出了串联线圈总自感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并且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使得在电路分析中直接应用的规律得到很好的解释,并且通过磁链法,磁能法,等效自感电动势三种方法的介绍能更好的理解电磁感应规律,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并没有关心各物理量之间的方向关系,避免了主观推导可能导致的混乱,这样做符合物理学的严谨性和客观性.也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单。关键词:串联线圈;自感系数1前言互感的线圈串联时有两种接法——顺向串联(异名端相连)和反向串联(同名端相连),由参考文献【1】有:1.1顺向串联1.2反向

2、串联2总自感系数的计算2.1磁链法如果用和进行计算,选取沿着线圈轴线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之间满足右手螺旋关系的电流,规定为正,否则电流为负。如图采用顺接方式时,第一个线圈和第二个线圈中的电流都与向右的正方向间成右手螺旋关系,所以两个线圈中的电流都为正。第一个线圈中:第二个线圈中:如图采用反接方式时,第一个线圈的电流与向右的正方向间满足右手螺旋关系为正,第二个线圈中的电流与向右的正方向间不满足右手螺旋关系(恰好为左手螺旋关系)为负,因此第一个线圈中:第二个线圈中:如果用和进行计算同样选取沿线圈轴线向右的方向为正方

3、向,与正方向之间满足右手螺旋关系的电流I为正,否则电流为负。如图采用顺接方式时,第一个线圈和第二个线圈中的电流都为正。第一个线圈中:第二个线圈中:如采用反接方式时,第一个线圈中的电流为正,第二个线圈中的电流为负,因此第一个线圈中:第二个线圈中:2.2 磁能法以图1(b)所示的两个反向串联线圈为例:设想沿线圈导线通以电流,i从零逐渐增大到I,这一过程中由于自感的存在,克服自感电动势做功储存在线圈中磁场中的能量为线圈导线电流i从零增大到I.这一过程中由于自感的存在,克服自感电动势做功而储存在线圈中磁场中的能量为还要注意到,

4、当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时,在线圈中会产生互感电动势,由于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力线与线圈的绕行正方向(也是中电流环绕的方向)不符合右手螺旋法则,所以由线圈的电流产生的磁场通过线圈的磁通量Ψ12<0故Ψ12=-MI,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注M前面是正号),要保持线圈中的电流I不变,必须有电动势反抗此互感电动势做功.这样由于互感的存在,由这个电动势做功而储存到磁场中的能量为(该互感磁能为负)经过上述过程后,系统达到电流都为I的状态,这时储存到磁场中的总能量为而整个串联起来的线圈中通有电流当达到稳定值I时,总的自感磁能为所以由以

5、上两式得同理,若上述两上线圈反向串联起来,则其等效自感为2.3 等效自感电动势法利用自感系数的另外一种定义,设想将电流如图1(a)通入串联线圈.当此电流变化时,串联线圈两端间的等效自感电动势为这一电动势由四部分叠加而成:(1)线圈1的自感电动势(2)线圈2在线圈1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3)线圈2的自感电动势(4)线圈1在线圈2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由于是同向串联,上述4个电动势的方向相同(例如当dI/dt>0时,4个电动势的方向均与电流反向),于是同理,若上述两个线圈反向串联起来,则其等效自感为式中第三项为负号是因为线圈反向

6、串联时,线圈各自在对方线圈中产生的互感电动势与这一回路中的自感电动势反向之故.3总结以上关于自感系数的计算过程中,我们采用三种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1】所示结果一致,说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在具体运用时,实际上我们只考虑并规定了电流I的正负(相对于选定的正方向),u和的值是由I的表达式决定的,并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正负关系。根据I的正负和表达式的等值推导可以直接从代数式中求解L,并不需要从主观上分析各物理量的正负关系。这样做符合物理学的严谨性和客观性,避免了主官推导正负可能导致的混乱。而且,虽然我们没有用到各物理量之间的

7、方向关系,在我们的整个推导过程中仍然可以体现出的正向与I的正向满足右手螺旋法则,u的正方向和I的正方向相同这样一个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普遍规律。上述3种方法,可以加深对电磁感应本质和磁能的理解,也对开阔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有好处,从而可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邱关源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2006年5月1日).[2]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3]王树平、谢革英、崔红娜,三种方法求证串连线圈的等效自感系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3月).[4]李侠

8、串联线圈的总自感系数的求解;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0卷第9期).[5]李永清,串联互感线圈的等效自感系数,辽宁师专学报(2002年6月第4卷第2期).[6]Johndavidjackson,ClassicalElectrodynamics,PublishedbytheSamizdatpress.(release2.0,Janua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