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

ID:31880450

大小:14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1-23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_第1页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_第2页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_第3页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_第4页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_第5页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车站建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车站建筑车站建筑l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要针对哈尔滨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哈尔滨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条件相协调,做出功能完善、安全可行、技术先进、造价合理的实施设计方案。2.车站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历史文物及市民出行的影响。3.车站是乘客集散和乘降的场所,车站建筑设计应体现交通功能的特点,以人为本,合理吸引和组织客流,满足行

2、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的要求,方便乘客集散、乘降和换乘,包括与其它轨道交通线、公交线路、自行车等的换乘,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4.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5.设计客流按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并考虑高峰小时内客流的不均匀性,计入超高峰系数,取超高峰系数1.1~1.4。处于突发客流较大的车站视实际情况而定。6.根据路网规划考虑与其他轨道线路的换乘,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

3、远期线路换乘站(新疆大街站)要在总体上统筹考虑,分期实施,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换乘车站设计时,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并考虑资源共享。7.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7—20车站建筑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工作人员在6min内疏散完毕。1.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2.车站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设计。3.车站应考虑无障碍设计。4.在满足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车站规模,压缩建筑体量,简

4、化设备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系,力求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5.车站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积极考虑与周边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商场及物业开发相结合或连通,以便能综合疏解轨道交通客流和过街客流,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车站建筑设计应突出交通性建筑应具备的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易于识别等特点,建筑风格应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时代气息,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7.地面、地下砌体材料严禁使用粘土砖,应采用新型墙体建材(如混凝土小型空心/实心砌块)。l车站总平面设计1.车站设计应积极配合城市道路、建筑、公交的规划,以充分吸引客流量为目的

5、,合理地布置出入口、风亭的位置。出入口积极考虑与周边地下过街道、地下物业开发连通,尽量优选与沿街建筑相结合。目前无法结合的,可设部分临时出入口或预留口,待规划实施时续建。8.车站总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的综合开发结合,充分利用地上地下土地空间资源,力求创造最佳的社会与经济综合效益。9.车站设计应充分考虑车站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及出租车等的换乘与衔接,并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换乘节点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并预留好切实可行的接口。10.出入口建筑宜与道路红线正交或平行。客流量大的出入口应设集散小广场,每个车站均应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11.车站地面建

6、筑与周边建筑之间要满足消防、日照、通行7—20车站建筑等间距要求。风亭及风冷机组设置应尽量远离居民住宅及学校等建筑,注意噪声影响,并征得环保部门及规划部门同意。1.每个出入口规模应满足远期分向客流及消防疏散的需要,同时出入口通道应尽量兼顾行人过街功能。两线共用出入口宽度宜适当加宽并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2.出入口风亭建筑一般宜后退道路红线3~5m布置,如无法满足应取得规划部门的同意。3.出入口应做有盖式出入口,风井有条件的可结合绿化设计为敞开式低风井。l车站建筑设计1.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设计客流量、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远期设计客流量

7、为远期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超高峰系数。换乘站换乘设施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车站特征综合见表7.3.1。车站特征综合表表7.3.1编号站名车站形式站台宽度(m)车站性质1太平村机械厂站地下二层岛式12.5一般中间站2东北化工厂站地下二层岛式11四期工程终点折返站,设交叉渡线4.车站形式可根据客流量大小、线路条件、站址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地下二层、地下一层或其它的结构形式,但必须满足车站的基本功能要求。5.站厅层设计(1)站厅层设计应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并按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2)站厅布置①7—20车站建筑站厅布置根据客流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