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命美学的思想

庄子生命美学的思想

ID:31907725

大小:9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1-26

庄子生命美学的思想_第1页
庄子生命美学的思想_第2页
庄子生命美学的思想_第3页
庄子生命美学的思想_第4页
庄子生命美学的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生命美学的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莊子》生命美學的思想蘇慧萍*摘要生命美學的思想,即是體現個體生命面對實存的環境中,對於生命主體性意涵的認知,並進而實踐宇宙人生相應相合所彰顯「天人合一」的生命思想而呈顯的美感生命。本文試圖以「生命美學」的理論,通貫《莊子》生命思想的主體,以達致論述《莊子》生命美學思想的目的。全文脈絡以「《莊子》生命美學的形上依據」、「《莊子》生命美學的認知」與「《莊子》生命美學的實踐」三部份為論述要點,以詮說《莊子》生命和諧之美的主要根據,在宇宙生化過程所產生的朗朗生命,《莊子》以執著貪欲對生命所造成的傷害為前提,提出了體認生命的存在與消亡只是自然而然的

2、現象,當美感經驗已能體現於自我心靈,超越了生死的拘限而臻於不死不生的境界時,生命的美感即能呈現其清靈自在的意涵,因此《莊子》生命美學中所謂逍遙自在於世,精神清明遼闊,超邁外物而善達相忘生死的至高境界,是「至人」、「神人」、「聖人」與「真人」的生命體現,其和諧流暢的精神自由,是隨意而安的遨遊於自然與人間的生命美學,這亦是筆者論述《莊子》生命美學思想價值的意涵所在。關鍵詞:道家、莊子、生命、美學*目前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生,並為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專任講師。曾發表:〈阮籍生死觀研究〉、〈嵇康生命觀研究〉、〈論《老子指歸》與《老子道德經

3、河上公章句》的天道思想〉、〈論羅欽順的理氣思想〉、〈《列子》生命美學的思想〉等單篇論文。一、前言中國人對於「美」的基本態度,是體現於對生命存在的美感,因為當思想體現於對生命的認知與實踐時,生命的美感因而產生,進而對生命的審美認知與意境有著高度的評價與肯定。因此,生命的美並不是孤立的事項、經驗或價值,而是實踐整體宇宙人生所彰顯的生命美,亦即「天人合一」之美;換言之,生命美學的思想,即是體現個體生命面對實存的環境中,對於生命主體性意涵的認知,並進而實踐宇宙人生相應相合所彰顯「天人合一」的生命思想而呈顯的美感生命。關於中國「生命美學」的興起,潘知常

4、在1991年出版《生命美學》,提倡生命美學,潘知常認為:「美是自由的境界,其內涵包括了幾個方面:第一,自由境界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根據…。...第二,自由境界體現了人和世界的一種更為原初,更為本真的關係…。第三,在自由境界中,人詩意地理解著世界,重新發現了對界定之前的「未始有物」的世界,並且「詩意地存在著」…。第四,自由境界是最為普遍、最為平常的生命存在…。」請參看潘知常:《生命美學論稿》(鄭州:鄭州大學,2002年10月),初版,頁39。因此,所謂的「生命美學」,潘知常定義為「生命美學強調的是超主客關係中所形成的自由的超越性。在生命美學看來,這

5、自由不再是什麼對於必然性的把握,而只能是對於必然性的超越(生命的自由表現)。」潘知常:《生命美學論稿》,頁14。「生命美學要追問的是審美活動與人類生存方式的關係即生命的存在與超越如何可能這一根本問題。換言之,所謂「生命美學」,意謂著一種以探索生命的存在與(的)超越為指歸的美學。」潘知常:《生命美學論稿》,頁40。。李正治在1994年發表了〈開出「生命美學」的領域〉一文,提出了「中國美學並未如西方美學以詮釋藝術的審美經驗為其核心,而是以藝術創造本源的生命為其抉發的核心,故中國的藝術理論時時會提到生命的轉化(如宗炳所謂「澄懷味象」之類),而生命轉

6、化還其真實自由的境界(如三教美學),則為生命之美的究極指向。這種美學,相對於西方的藝術美學而言,可以另撰『生命美學』一詞稱之。」請參看李正治:〈開出「生命美學」的領域〉(國文天地》(臺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2月),第9卷第9期,頁5一7。其內容點出了「生命美學」為中國美學的特色所在,其次闡明生命美學和道的宇宙觀之關連,最後指出生命美學的整體格局,其揭示了生命美學在美學系統上的涵蓋性與重要性。現代人處在激烈的生活競爭壓力下,時常對生命的存在與未來抱持著茫然負面的想法與行為,因此,面對這樣現代文明病充斥的社會中,筆者試圖以「生命美學」的理論,

7、通貫《莊子》的生命思想的主體,藉以論述《莊子》生命美學思想的精神,並尋求自我個體生命的應然定位,進而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與美感,實是本文立論的目的。就整篇文章的架構上,本文首先是以「《莊子》生命美學的形上依據」以說明《莊子》形上宇宙生化而形成生命的靈動美感,進而分別以「《莊子》生命美學的認知」與「《莊子》生命美學的實踐」兩項脈絡,以詮說《莊子》生命和諧之美的認知與實踐,並達致《莊子》中理想人格的美感境界。所需說明的是本文的思想研究,是以《莊子》本文關於《莊子》之原文,皆出自【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初版八刷

8、之本為主。以下重複出現原文資料時,皆引用此本,僅隨文註出篇名、頁數,版本資料不再註出。整體的文本為主,並通過對原典的梳理,以探究《莊子》生命美學的思想意涵所在。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