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

【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

ID:31955750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_第1页
【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_第2页
【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_第3页
【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_第4页
【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诸子之前士阶层的诗性特质内容提要:士首先是一个社会阶层,属于贵族下层,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技能和具体的职事。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士有志于道,有理想抱负和精神追求,可称之为“文化士”,以区别于宗法上的士。文化士懂诗达礼,以诗交?际,赋诗和引诗彰显了士之诗性文化空间。礼是诗性智慧的大背景,对周天子的虔敬是诗性伦理的来源。士的诗性?特质对士形象的确立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上。关键词:诸子之前 士 文化士 诗性?士,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名词。士作为一个阶层或者说是一种特定的人格品质,在历史长河中自始至终显示出汹涌澎湃的精神活力,也正

2、是由于士这一独特的思想文化载体,使得中华文化在略显沉重灰暗的总体背景下,又总有令人感慨系之、涵咏不尽的魅力。以士阶层为基石的周代贵族群体,从形式上倾向于世俗生活的雅化、诗化,对中国文人阶层的审美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影响深远。因而探讨士阶层又特别是“文化士”在早期的精神追求与文化特质,对于理解士文化乃至整个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一 先秦士的文化特质考察“士”这一名词或者说历史现象,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前有关“士”的字形、字义的考察早有学者研究,众说纷纭。大致看来,早期的士应属个体名称,指成年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十一。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3、。”段玉裁疏:“凡能事其事者,称士。”[1]20从字源的应用上看,“士”的最初含义只是指男子。《诗》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于嗟女兮,勿与士耽。”[2]324此处士者,夫也,泛指男子。大约在西周时期,才出现了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士,士阶层应是周代宗法制度的产物。现代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周代每世卿大夫以嫡长子继承父位仍为卿大夫,其诸弟为士;士的嫡长子仍为士,其余诸子为庶人。至此士成为一个群体名词,有着鲜明的阶层特点,但基本上这只是一种血缘上的划分。士与国子、国人、庶人等概念之间存在交集。在周代社会制度下,“士”这个阶层本身就具有较多的变数,既与上层贵族阶

4、级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又有着大量的平民阶层作为来源基础,因而这一阶层,就成为周代社会构成中最活跃的一个阶层。数量的变动,身份的沉浮,使得这一阶层的社会属性也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却大致具备了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文化属性。首先士有技能。《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舆,舆臣隶,隶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2]2048“舆”“隶”“仆”“台”“圉”“牧”都是有着具体职事的官职名称,都是位于士之下的具体管事者,这也说明士相对于其他贵族阶层来说是有一定实践技艺的。其次士有知识。由于士与贵族阶级的血

5、缘关系,士具备接受文化教育的可能性和渠道。西周的学校制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个级别。“国学”教育对象为奴隶主贵族子弟,包括士在内的贵族子弟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礼记·内则》详列了不同的年龄阶段所接受的不同教育内容:“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据《周礼·地官·保氏》所载,大司乐教国子以“乐德”、“乐语”、“乐舞”,师氏以三德三行教国子;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以及六仪。可知西周时期士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德、行、艺、仪等领域,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知识的方方面面。再者士有智慧。孔子讲“推十合一”指士对于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的讲求。《白虎通义》

6、所谓“通古今,辨然否”,指士熟识历史史实,懂得审时度势,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至此士已经演化成为一个知识人的实体。《左传·襄公十四年》:“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2]1959这段话列举了当时各阶层人的职能,“传言”就强调了士在社会活动中的主要职能。《礼记·曲礼》:“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矣。”传达宾客告请之事和掌管接待事务是士成年的一大标志。《礼记·玉藻》云:“士曰传遽之臣,于大夫曰外私。”《周礼·夏官》云:“凡会同作士从,宾客

7、亦如之。作士适四方使,为介。”[2]849士常被派作使者,游历于诸侯之间。“史载笔,士载言。”士掌握会同盟要之辞,善于运用出色的口才和外交手段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成为春秋时期内政外交活动的重要角色。综合来看,士的社会特征,一是有具体职能,负责管理具体的实践事项;二是主要履行语言职能,可以说是靠议论上的特长存在于社会之中。士的另一文化特征是具有理想与抱负。士是以道自任的理想主义者。“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2481非同寻常的理想抱负,富有献身精神,以及强烈的主体意识,这是士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核心所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