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要做到三个学会.doc

构建和谐课堂要做到三个学会.doc

ID:31995629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30

构建和谐课堂要做到三个学会.doc_第1页
构建和谐课堂要做到三个学会.doc_第2页
构建和谐课堂要做到三个学会.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课堂要做到三个学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和谐课堂要做到“三个学会”邱志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构建和谐生动的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课堂,教师必须要做到“三个学会”。一、学会赏识赏识,可以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和自觉性,从而让教育顺理成章地自然发生。赏识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自身要有相当的素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入口处,善于随时捕捉甚至是创造这样的教育情境。在赏识中,教育便在被赏识者身上潜移默化地开始发挥其功

2、效。赏识的实施过程与自身发展具有其阶段性,第一阶段是先赏后识,以赏为主;第二阶段是以识为主,识而后有赏;第三阶段是赏中有识,识中有赏,赏识交融;第四阶段是即赏即识、即识即赏,无所谓孰先孰后,也无所谓谁主谁辅,完全自由自在的境界。其次,赏识还要做到公平、公正、恰如其分。二、学会理解理解是友谊的桥梁、感情的纽带。 渴求理解,崇尚理解体现了现代人对人性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理解是团结的象征。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课堂,更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学会理解,感受理解,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消怨气为友情,达成共识,融为一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奋进。理解的内涵很广。对学生而言,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而

3、能有兼容之心,是一种理解;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理解;了解学生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合理解释的原谅,常留信任宽容之意,是一种理解;体察学生的病苦和难处,而常抱同情关爱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理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可见,没有了理解的教育,绝不是真教育,没有“理解”的课堂,也不可能是和谐的课堂。因为生活需要理解,人生需要理解。只有学会理解,教师才能时时体验到育人的幸福和快乐,学生也会因此而感到快乐。三、学会包容包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是人类最可贵的一种意识。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小至家庭,大至学校、社会、国家,要和谐共存,都离不开“包容”的意

4、识。因为人们的性格不同,个性各异,对事物的见解也不尽相同。没有“包容”意识,人人各执己见,斤斤计较,惟我独尊,“和谐”又从何而来?包容就是一种境界。拥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就能做到雨来不惧,风来不动,雷闪不惊,尽情享受“包容”带来的那份泰然。包容是一种气度。海纳百川,才能长流不息;“大肚能容”方能笑口常开。只有懂得包容,方能最终以爱去融化一切误会和冷漠,让大家共享和谐与温馨。学会包容,首先要认识自我。即要在别人的眼神中看到自己,更要用自己的良心,去审视自己。惟有如此,才会心清神明。而一个心清神明的人,无论遇到什么矛盾,都能够保持处乱不惊、气定神闲的心态,对待和处理一切的摩擦和不快。归根结底,包容源

5、于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充分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和隔阂,让师生在充满人性关爱的课堂气氛中和谐共生。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老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更是一种美,一种永恒的美。在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

6、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课堂也会因此而充盈着民主、平等、和谐与关爱。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动态过程,惟有“赏识、理解、包容”是构建和谐课堂永恒不变的主题。[参看文献]《关于赏识教育》(华东师范大学讲师陶稀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