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ID:32177906

大小:1.51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1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传贤)2、王位世袭制(传子)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特点:传子(家天下)3、分封制(等级森严)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特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4、宗法制(血缘关系)原因: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的宗法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总特

2、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问题: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实质: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统一原因:①长期分裂和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②商鞅变法后,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措施: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建立以

3、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作用①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问题: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2)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不同点:1)分封制的地方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王位世袭。郡县制的地方长官由皇帝派遣、任免。。2)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郡县制以地域划分。3)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商鞅(从魏国到秦国)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

4、行过两次变法。第一次是在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实行的。主要内容是:编定户籍,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奖励耕织。在第一次变法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秦迁都咸阳,卫鞅实行第二次变法。这是前次变法的继续,着重于新制度的建设,其政策有:1、推行县制。全国统一规划,合并乡邑为县,共设立31县(一说41县),县设令、丞,由国君直接任免。2、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鼓励开辟荒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按照土地多寡征收赋税。3、统一度量衡,即“平斗桶、权衡、丈尺”,方便交换与税收。4、焚诗书、禁游说。5、制定秦

5、律。成功原因: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作用: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废除了旧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是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汉

6、: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宋: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强干弱枝)、通判监督、财政控制元:行省制度君主专制的演进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设内廷)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唐:三省六部制宋:中书门下,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与财权)元:设中书省,代替前代三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权势越来越大)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察举制(标准: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3、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1)背景:九品中正制的缺点(2)创立与完善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唐太宗:扩充

7、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3)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直到清朝末年废除。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①废丞相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王权影响: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