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研究 (1)

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研究 (1)

ID:32288597

大小:1.23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2-02

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研究 (1)_第1页
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研究 (1)_第2页
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研究 (1)_第3页
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研究 (1)_第4页
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研究 (1)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研究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学位论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ⅫP)文题目和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的抗病性研学位硕士究级别学生学科导师蒋士君副教授姓名曹云侠植物病理学专业姓名张振臣研究员学位论文是否保密否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日独创性声明研究生签名:嘈乏谈滟导师签名:\』獭日期:≯执雹年占月f≯日日期:弘口f年∥蚂f;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研究生签名嘭主傻:导师签名.\阢矿蓼胯7学院领导签名:垒爿矽≤L日期:劬《年‘月f}日日期:矽砭r年乡月侈日日期:弘辞6月f多日致谢本论文是在蒋士君副教授和张

2、振臣研究员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工作中的每一点进步无不凝聚着他们的极大心血,衷心感谢两位导师三年来在各方面给予的关心、教导和帮助。两位导师商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将使我终生受益.在论文的选题、设计、进行过程中,得到了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李洪连教授,王振跃副教授,曹丽华博士、袁红霞副教授;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靳秀兰老师、乔奇老师、刘红彦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的郅玉宝老师、陈占宽老师在实验中所提供的技术帮助.感谢陈冉、黄玉娜、李成军、王小青、陈静、赵志等师兄弟师姐妹;感谢刘志刚、王永江、司

3、胜伟在实验中给予的大量帮助。感谢在这三年里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本实验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院领导、研究生处诸位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最后向在这三年里一直支持我的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本研究由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0221000700)和国家攻关引导项目(2003BA761C)资助。曹云侠2006年6月柯南农业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以含地黄花叶病毒(ReMv)移动蛋白(狎)基因全长cDNA的质粒pTMPF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对ReMv咿基因进行缺失改造,分别获得了5’端缺失600nt(1/4妒),400nt(1/2搬)和2

4、00nt(3/4肝)的缺失型肝基因。通过中间载体pROK219,将上述三种缺失型肝基因克隆到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BINl9上,构建了ReMV妒基因3种不同形式的植物表达载体pB-iP202,pBMP406和pBMP603。利用直接冻融转化法将上述3种植物表达载体和本实验室已有的Re吖全长咿基因(pBMPF),57端缺失18nt肝基因(pB船D)以及Re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nCP)转入土壤农杆菌LBA4404中.然后,在土壤农杆菌LBA4404介导下转化烟草品种。云烟87■获得了所有6种植物表达载体的转基因植株,并对其分别进行

5、了初步的PcR检测和抗病性鉴定.对&代转基因植株的初步抗病性分析发现,不同形式肝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对烟草花叶病毒蚕豆株系(1111,_B)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pBMPF和pBMPD转化烟草与对照相比,表现症状略有推迟,但后期的抗病性表现不太明显.pBMP202和pBincP转化烟草表现了比较好的抗病性,抗病性表现主要为推迟发病和后期恢复健康。关键词地黄花叶病毒移动蛋白基因外壳蛋白基因转基因烟草抗病性河南农业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l文献综述1.1病毒病发生危害及防治策略植物病毒是造成多种农作物减产的重要病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作物复种

6、指数提高。引种频繁,多种病毒病的流行日益严重.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20-3嘛的损失(Fraser,1985).每年全世界的农作物因病毒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00亿美元(李恿虎,2000).因此,有效的控制植物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是农业生产上的当务之急.由于病毒病的发病过程独特,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控制.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培育抗病毒品种、植物检疫、以农药扑杀病毒的媒介昆虫、作物轮作、脱毒,砧木嫁接等手段.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抗病毒品种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并非总能获得理想的品种,并且选育时问长,成本高,抗性退化较快;而有些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aⅣ)

7、在许多重要作物中还未发现抗性基因;农药扑杀媒介昆虫成本高,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昆虫产生抗药性等都不是最有效的办法.1tamilton(1980)首先提出了基因工程保护的设想: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病毒基因组序列可能是防御病毒侵染的途径之一.P朋ell等(1986)首次成功地将TtlV的外壳蛋白(cP)基因转化到烟草植物中,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毒烟草植株,由此开辟了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领域,绘病毒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病毒侵入植物细胞后要经历以下过程:病毒的脱壳、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新病毒颗粒的组装,病毒粒子

8、在植物细胞的运输,病毒长距离运输等.干扰或阻断其中任何一步都可达到抗病毒的丑的.基于这一思路发展了多种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