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与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

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与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

ID:32290746

大小:8.05 MB

页数:206页

时间:2019-02-02

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与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_第1页
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与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_第2页
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与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_第3页
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与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_第4页
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与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与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及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摘要恶性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关键是细胞膜N.糖链的改变,而N.糖链的改变又以岩藻糖的增多最为明显和最具有特异性,但利用肿瘤细胞膜糖链特异性变化或岩藻糖含量增加作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近几年有机硼酸化合物与cis.1,2.和cis.1,3.二醇反应生成五元或六元环酯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单糖化合物的识别和检测以及细胞水平上与肿瘤细胞表面过量表达糖链的特异性结合。光动力治疗正在成为治疗肿瘤的新式武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精确定

2、位较难,肿瘤杀伤深度较浅等不足限制了其在深度肿瘤上的应用,而双光子吸收由于具有长波激发、穿透能力强、高度的空间选择性等特点,使其在光动力学治疗方面展现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论文基于恶性肿瘤产生、转移机制的研究成果,以肿瘤细胞表面糖链末端过量表达的岩藻糖为靶点;利用有机硼酸化合物能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识别和结合糖分子的性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设计、合成了新型的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这些化合物以识别肿瘤细胞表面过量表达的糖分子的有机硼酸为导航装置,将同时具有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和双光子吸收特性的某些药物或基团传

3、送到表面出现了特异糖链结构的病变组织,以期起到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双光子光动力治疗的双重作用。另外,本论文第三章在综述近年来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合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参考相关文献报道,研究总结了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的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以期发现高效专一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进而对了解和推测蛋白酶体相应生物靶点的结构和功能,发现潜在的新型预防和治疗药物有所帮助。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1.以肿瘤细胞表面糖链末端高表达的岩藻糖为靶点,利用

4、有机硼酸化合物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糖分子的性质,结合已知的具有抗肿瘤活性和双光子吸收性能的D—n.A.17-D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类有机硼酸双光子吸收剂,共34个新化合物,均经1HNMR,13CNMR以及HRMS验证。2.用质谱方法(ESI.MS)对化合物与糖在分子水平的结合活性进行了验证,检测了它们与D.葡萄糖、D.半乳糖、L.岩藻糖、D.果糖及D.木糖反应后分子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它们对除葡萄糖以外的其它糖均有很好的结合。将目标硼酸化合物及其无硼酸结构的对照化合物与斑马鱼胚胎细胞相结合

5、,结果发现目标硼酸化合物在细胞表面形成规则的荧光圈,而无硼酸结构的化合物未出现此种现象,初步判断此类化合物能够结合细胞表面高表达糖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结合方式奠定了实验基础。3.为进一步探讨化合物的双光子光动力治疗效应和作用机制等问题,对目标化合物的光学活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考察了结构、溶剂等对化合物线性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及双光子荧光光谱的影响,测定了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荧光量子产率及双光子吸收截面,结果发现:化合物的线性吸收峰、单光子荧光峰及双光子荧光峰均随着电子给体推电子能力的增强和溶剂极性

6、的增大发生红移;由于再吸收效应的影响,化合物的双光子荧光峰相对单光子荧光峰,普遍红移15nm左右;由于各个样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最佳单光子激发波长的差异及荧光淬灭等导致了其单光子荧光强度的可比性变差,从而使荧光量子产率随化合物结构和溶剂极性发生变化但无明显规律;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随着电子给体推电子能力的增强而增大。4.为研究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构效关系,选择文献报道的同一批91个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为研究对象,用Cerius24.11建立了MFA模型,其统计学参数为:交叉验证系数q2=0.714,标准偏

7、差Press=47.167,相关系数r2=0.754,表明建立的MFA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再结合蛋白酶体与Bortezomib复合物晶体结构得出了此类抑制剂具备的特点为:硼酸部分是维持此类抑制剂活性的关键,由于硼原子有一个空的P轨道,蛋白酶体活性部位Thrl羟基氧原子的一对电子对其进行亲核进攻,并与之共价结合;而硼原子上的两个羟基可与蛋白酶体的氨基酸残基上的N原子形成氢键,稳定与蛋白酶体的结合。P2位点对抑制剂与酶的结合影响较小,但可能引入大的疏水基团能够起到有益的药效作用。P1和P3位点的改变会对抑制剂

8、与蛋白酶体的结合强弱及选择性产生较大的Ⅱ影响。5.在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Bortezomib为先导化合物,结合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化合物库,用建立的MFA模型对化合物进行了活性预测和柔性叠合打分,并选取了20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合成,共合成包括中间体在内的新化合物51个,均经1HNMR,13CNMR及MS验证,测试了13个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初步抗肿瘤细胞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