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程序

教案的编写程序

ID:32311712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2-03

教案的编写程序_第1页
教案的编写程序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案的编写程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gg-px.com教案编制涉及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研讨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与内容框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 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可以使教师从总体上了解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原则与评价方面的基本要求,从而正确把握备课的方向,使备课能体现总的目标要求。   ②详细研究教材   教材是学科专家和教师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适

2、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编写的一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发展学习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   钻研教材分通览和精读两种情况。   通览教材,一般是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浏览教材,了解其结构,熟悉其内容,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精读教材,是在授课前,对教材进行详细阅读和钻研,要求教师:第一认真研读,反复推敲,以求融会贯通。第二尽量广泛地查阅资料,进行多方比较,以便择优而用。第三设疑自答,调整充实,以求找准重点。教师精读教材后应能说明,本节课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

3、时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本节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利因素。   ③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学生必须获得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④了解教学情境   了解教学情境包括了解学生与了解教学的场地和设备。欲使教案编制合理有效,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教师还必须认真了解教学情境。   ⑤选择教学策略   了解教学情境后,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教学目标,以使编制的教案切实可行,取得理想教学效果。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学内容顺利地转化为

4、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观点,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正确地选择教学策略。www.gg-px.com   ⑥准备教学媒体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某一概念和原理,或促使学生形成某种技能技巧,教学时需要借用一些教学媒体,例如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挂图、幻灯、教学电影、教学录像、录音、教学仪器、药品等。   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互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所以,设计教学过程是教案编制中极为

5、重要的一步。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可以依据它们作为设计框架。   第一、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学习,自觉遵守纪律,从而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组织教学一般在上课后的1—2分钟内,由教师运用讲述、提问等方式来完成。组织教学亦应贯彻于此后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第二、导入新课。通过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加深,有目的的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原有的知识再现,为学习新课而必需的知识,进而引入新课,(3—5分钟)并设法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动机。   第三、讲授新课。这是教学过程

6、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教师在讲授时,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有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用清晰的表达,明快有条理的板书、板画,将本课的内容、要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讲授新课是整个教学的主干部分,占用时间最多,一般以占用一堂课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宜。   第四、巩固新课。巩固新课是为了加强对新教材的理解,老师采用提问、复述、当堂作业、练习等方法,检查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弥补,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并形成一定的技能,也为完成课外作业做好准备。巩固新课要做到重点突出,纲目

7、分明,温故知新,切忌简单重复,宜控制在5—10分钟内。   第五、布置课后作业。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求应明确具体,内容要具有典型代表性。难度较大的作业应当给予提示。布置课外作业一般用1—2分钟提示。另外,教案要对作业的过程或答案有所记述。   总之,上述五个环节只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编写教案的基本环节,但并非所有教学都必须经过这五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参考选用,不可一味地生搬硬套。相关阅读:深圳平面设计师培训深圳现代办公软件培训深圳质量管理资讯师培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