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dc凋亡与其机制研究

hiv感染者dc凋亡与其机制研究

ID:32354444

大小:4.2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2-03

hiv感染者dc凋亡与其机制研究_第1页
hiv感染者dc凋亡与其机制研究_第2页
hiv感染者dc凋亡与其机制研究_第3页
hiv感染者dc凋亡与其机制研究_第4页
hiv感染者dc凋亡与其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hiv感染者dc凋亡与其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论著摘要·⋯V感染者DC凋亡及其机制研究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作为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处于启动、调控、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诱导天然免疫应答是它独特的功能,是连接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已有研究发现,HIV感染后,血液中的DC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并且在慢性HIV感染中,pDC水平与血浆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减少的pDC数量与HIV疾病进展和发生机会性感染密切相关,但目前pDC数量下降的机制仍不明确。另外,HIV感染者体内mDC数量也是下降的。尽管

2、DC亚群数量减少,但仍能通过上调成熟标志、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炎症趋化因子和有效刺激同种基因T细胞增殖,对TLR7/8的刺激作出有效应答。HIV感染以后pDC高表达TRAIL,并且上调活化CD4+T细胞TRAILR1的表达,导致了CD4+T细胞对于TRAIL依赖的pDC介导的细胞死亡易感,抗病毒治疗可上调CD4+T上凋亡抑制受体TRAILR4的表达,因此可预测DC与疾病进展有密切联系。并有体外实验报道说HIV(+)pDC产生大量的IFN—Q调节着CD4+T细胞TRAIL的表达,因而促进了CD4+T细胞的死亡,直接参与了HIV的发病机制。另有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以后(如HIV、HBV

3、、HCV)IFN-Q通过内部凋亡途径负向调节着pDC的数量。综上所述,外周血中DC数量的减少与凋亡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测DC对于控制HIV复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疾病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对于HIV感染后DC凋亡的研究较少,Laforge等人对体外DC分化过程中HIV感染后凋亡情况的研究表明,HIV易于使单核起源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佃DC)凋亡,并高表达TRAIL和FasL。研究发现,外部凋亡途径如FasL、TRAIL与受体Fas、TRAILRs结合后会导致死亡诱导的信号复合物DISC(包括FADD、TRADD、procaspase一8)的形成,接着会导致

4、caspase-8(FLICE)的活化,这时如果细胞有足够的caspase-8,它直接活化效应caspase,促使CAD(caspase—activatedDNase)形成,进而DNA片段化;如细胞没有足够的caspase一8,则它会裂解Bcl一2家族Bid成为tBid,然后tBid转移到线粒体上与Bcl一2家族促凋亡因子Bax、Bak结合,启动凋亡内部途径。两种途径都会导致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包浆内与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一1)和procaspase一9结合形成凋亡小体,它会导致caspase-9活化,接着caspase一3被活化,形成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导

5、凋亡的形成。但是,这些分子的表达在中国男男同性恋HIV感染者中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它们之间变化的关系如何,对DC凋亡影响如何,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如何,是否可以作为治疗的靶点,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课题拟对中国男男同性恋HIV-1感染者DC凋亡的标志、凋亡受体与配体分子进行检测以及调节凋亡的一些关键分子进行研究,并对CD4+T细胞凋亡和DC凋亡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探讨HIV-1感染者DC凋亡机制,揭示中国HIV感染者DC凋亡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HIV-1的致病机制以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2方法1、研究对象HIV一1慢性感染者(chronicHIV-Iinf

6、ection,CHI)31例,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红丝带门诊,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认为阳性,平均年龄29.5(23-47)岁。入选标准:中国男男性接触感染者,感染时间均在两年以上。其中29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2例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10例健康对照为随机抽取的HIV抗体阴性、未暴露于HIV、无免疫系统疾病、无HCV与HBV感染的健康人,性别、年龄均与研究对象匹配,平均年龄为25(23—30)岁。2、DC凋亡标志的检测向流式管中依次加入肝素抗凝全血150ul,4ml自配溶血素,混匀,室温避光溶血10min,溶血后离心3509、7min、5\5,弃上清,重旋细胞,加3ml2%F

7、BS,离心3509、7min、5\5,共2次,弃上清,重旋细胞,在100ul体系中表面染色,每管中加入相应的荧光抗体组合,混匀,4℃冰箱避光孵育30分钟。孵育后,每管加入2mlPBS重悬,离心3509,7min,5\5,弃上清,再用2ml冷的PBS洗一次,弃上清,用试剂盒内buffer(1:10)重旋细胞,使之体积为100ul,加入AnnexinV&7一hAD各5ul,室温避光孵育15min,孵育后,每管加入200ulbuffer,应用LSRII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BDFACSDivaTM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