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教育论著选读

李媛教育论著选读

ID:32387148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李媛教育论著选读_第1页
李媛教育论著选读_第2页
李媛教育论著选读_第3页
李媛教育论著选读_第4页
李媛教育论著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媛教育论著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对象论的启示——分层教学李媛摘要:本文以教育对象为线索,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最后到分层次教学。探究人口众多的我国,在硕大的班级授课制度下从研究学情、制定目标、设计作业、分层评价的角度具体阐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关键词:发展历程分层教学具体做法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教育论著选读这门课,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虽然只是简单的梳理,就已让我大为惊讶,原来我们今天的好多教育理念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踪迹,原来我国的先哲们如此伟大,如《礼记》的成书年代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后期,比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0多

2、年,比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多年,等等,我为此而骄傲。回顾这些著作我不禁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围绕两个问题而展开的。那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作为主体的“学生”是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的对象。一、从几本著作看教育对象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一)有教无类1.《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①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应进行教育。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

3、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②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3.陶行知:平民教育。5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4.富尔《学会生存》与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4、》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唯有所有人接受教育并且是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从而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二)因材施教当大多数人都可以走进学校,开始学习了,那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根据不同的学生施教那。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论语》中孔子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可以作为他山之石。第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

5、愚”(《论语·阳货》)三类。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如《论语·先进》篇,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

6、教育。孔门弟子年龄参差不齐,有与孔子年龄相仿的,如秦商、子路;有与孔子差一代的,如颜回、子贡;也有差别特大的,如子张、子骄。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  在《学记》中也有论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③学生易犯四种过失,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有的失于过多,有的失于过窄,有的失于见异思迁,有的失于浅尝辄止。犯这四种过失的学生,心理5各不相同。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

7、挽救人的过失的。二、教育对象论的启示—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④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  但相对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师生席地而坐的谈话式教学和某些国外的“超小班化”教学而言,现今我国的教学中实施起来有困难。现行我国将班级授课制发挥到了极致:45人为标准班,而有些农村中学(如县中)每

8、班少则六七十人,多则百余人。试想,如此规模,如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