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的调研报告

湛江市的调研报告

ID:32389116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湛江市的调研报告_第1页
湛江市的调研报告_第2页
湛江市的调研报告_第3页
湛江市的调研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湛江市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湛江徐闻县民族文化的调研调查人:11物流管理3班吴彩霞调查单位:湛江徐闻县调查方法:面对面访谈及问卷调查调查题目:关于徐闻县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调查时间:2013年2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民族文化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全球化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冲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挑战,民众的兴趣发生一定的转移,从而导致非物质文化的平衡依赖于它的存在。建设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复兴中华民族的必经之路。我利

2、用寒假的时间在湛江徐闻县进行了社会实践,了解徐闻县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况。在获得当地相关领导的同意下,我对徐闻县的博物馆等地方进行了面对面及问卷调查。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二:湛江徐闻县简介徐闻县地处川南边陲,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人们在这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劳作,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民间民俗文化渊远流长,斑烂绚丽。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俗文化遭遇社会多元娱乐文化的挑战和冲击,一部分民风民俗正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一批优秀的具有徐闻县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正逐渐流失消亡。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已是摆在我们面

3、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挖掘、整理和保护发展湛江徐闻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政协徐闻县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通过深入乡镇,访问民间艺人,了解文化协会状况,召开各类有识之士座谈会。 三:徐闻县民俗文化的现状  所谓民俗,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趋同性生活行为模式,它包含着人们在物质生产、经济贸易、社会交往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民俗文化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徐闻县的民间民俗文化受到地理位置、风

4、土人情、民族结构、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既有与川南各县相同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生活习俗类,即人们在婚丧嫁娶、生朝满月时的习俗仪式等。二是劳动习俗类,即人们在修房造屋、犁田种地、栽秧薅草、拉纤划船时唱的山歌、号子、小调等。三是节日习俗类,即人们在各种传统节庆时的礼仪、习俗及娱乐活动、民俗表演等。四是民间文学类,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等。近年来,徐闻县委县府已逐步认识到发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1988年,县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力量对徐闻县民间文学进行了一

5、次全面的普查,完成了徐闻县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公开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徐闻县卷》一书。2003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端午龙舟节,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2004年3月,宣传、文化、旅游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徐闻县首届民俗文艺调演。通过调演,发现了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民俗表演项目。2004年7月,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举办了徐闻县首届民俗体育运动会,集中展现了徐闻县民俗体育项目。2005年4月,宣传、文化、广电部门在开佛、古河等乡镇收集、整理、录制了淯江号子。2005年10月,梅硐镇政府和古石林旅游公司共同举办了首届苗族风情艺术节,集中展现了独特的苗族文化。2006年2月,成功

6、举办了“四川宜宾·竹海徐闻”首届龙灯节。2006年5月,县文化、广电部门及音乐舞蹈家协会深入乡镇对山歌、民谣进行了收集、录制。同时,各类民间民俗文化组织也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如收藏家协会、龙灯协会、龙舟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四、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逐步萎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动的公众娱乐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民俗文化遭遇现代社会多元娱乐文化的挑战,民间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逐步萎缩,许多传统民风民俗逐渐被淡化,民间艺术等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甚至被遗忘。(二)民俗文化

7、的传承后继乏人  现代生活节奏快,市场经济要求回报率高,而许多古老的传统民间文艺只是在老一辈人中流传,大部分民间传统艺人年龄严重老化。现在青年人大多愿学习易学易会且回报高的职业工种,而不愿意学习民间传统艺术,一些民俗表演项目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三)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经费不足 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主管部门无专项经费,无稳定性的投入,特别是民俗文艺表演大多靠社会的捐助。加上协会自身市场意识淡薄,造血功能差,因此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仅靠民间民俗文艺爱好者们的热情与积极性难以取得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