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青《语言》解析

蒋永青《语言》解析

ID:32393788

大小:5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4

蒋永青《语言》解析_第1页
蒋永青《语言》解析_第2页
蒋永青《语言》解析_第3页
蒋永青《语言》解析_第4页
蒋永青《语言》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蒋永青《语言》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海德格尔之语言说话——————————根据蒋永青老师课堂讲课整理而成——————————记录:闫孝平一沿着超二元对立的思路进行下去,当代美学的发展道路遇到了一个有障碍的路口。传统的美学研究是二元对立的一种思维模式,研究的问题集中在主观和客观,内容和形式,主体和客体等等范畴之中,基本是以主体为中心,将研究目标对象化,在一个二元的框架和思维中研究问题。这样就不免会产生二元分裂的问题,很多学者都在试图解决二元思维模式中的分裂问题,采用先对立再统一的方法,这仅仅是一种二元对立的一种调和,理论的发展证明它是不能彻底解决二元对立中的分裂问题的。当代美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如何超越二元对立

2、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框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内的不少学者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大部分学者的努力都集中在后二元对立的范围之内,缺少对前二元对立领域的探索。关于前二元对立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参照老子(道家)的美学思想。老子最要的一个美学范畴就是道。道是从生活的形态来讲的,但艺术和生活有距离。那么,如何超越这个距离来理解艺术之美呢?要通过“气”来理解。气在这里不是指概念,比如我们常常说风格即是气,这里的气便不是一个概念,用概念来形容气显得很死板。气是可以体验到的道。比如艺术形式中的书法,我们强调在静中进行书法创作,并在其中体会多彩人生和万千世界。中国的书法表面看起来再乱,即是是狂草

3、,其实内涵也是很舒静的,在这一个层面上,书法就摆脱了价值和文字本身,进入了一个纯粹的形式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审美成了可能,艺术美就此诞生。气而有质,质而不同。这个道理在人身上体现的比较鲜明,即我们常常说的气质。人的气质各不相同,有的人安静,有的人活泼,有的人清秀,有的人粗狂等等。这些其实都和气有关。气并不是形而上学的,也并非到处飞扬,也并不是神秘莫测的。气和物是一体两面的。物由气聚合而成,气内在于物,把握物的关键在于把握气。现在来看物。任何的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联系中存在,或者说是在一个关系域中存在。物是感性的物,而且是有价值的物。比如一块挂在教室里的黑板。在感性的联系上

4、便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它是刚开学的时候挂的”或者“它挂在教室的前面”;在价值上,我们会问:“黑板有什么用?”“黑色的,便于白粉笔的书写”,这是从它的有用性来规定的。其实,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有价值,在价值之外的东西才是审美。物除了有感性和价值的联系之外,它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人特别向往的世界,就是审美的世界。感性的,理性的,价值的,实用的东西皆为表象,都是很假的。比如我们成功之后为何还是那么的空虚和不知足?虽然占有了实实在在的功名利禄,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不清楚。朋友之间仅仅是相互帮忙的利用关系吗?那么在这种价值关系之外,你为什么会有一种拥有了友谊的幸福感呢?还有我们

5、日常生活中挑衣服,挑环境,挑男女朋友,都是在寻找感觉,一个人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对感觉要敏感和看重。艺术很多地方就和感觉有关。好的艺术,即使是一场屠杀,它也一定是宁静的。感情再动荡起伏的音乐,比如二泉映月,即使凄凉,在凄凉中也有宁静。这里面就有气和气所产生的感觉,在这里使得灵魂安静地栖息。二海德格尔后期的美学思想受到了老子道的思想的启发,他对语言进行了一系列的阐释,这些阐释对于我们当代美学很有启发意义。我们将沿着这个思路对海德格尔的《语言》一文进行一番分析。日常语言离我们是如此之近。我们说话,我们书写,皆是语言之功劳。它实实在在地存在我们身边,它或是感性的,或是理性的,或是有价

6、值的。所以我们传统的语言观念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用交流和表达,它归属于人,有能指和所指。在这种语言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那些分析头头是道,从作者经历到时代背景,从作品结构到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从写作或创作特点到艺术特色,仿佛既精细又科学,殊不知已经落入了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分析之中,不自觉地远离了艺术。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揭示和理解道的语言即真正的语言,那些在能指中原本并没有使用的意义才是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无用之大用,乃根本之用。对艺术语言的研究,应当切入语言本身,走出非艺术语言之框架。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新的高度:非主观,非客观,非形式,非内

7、容,但又是如此亲切。人被语言决定,即是没有说话也是被语言决定的。语言不是人的工具。“唯语言才使人能够成为那样一个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命体。作为说话者,人才是人。”我们总是在说,在清醒时说,在梦中说,在倾听时说,在阅读时说,在活动时说,在闲息时说,总在说,说是我们的天性。人何以在闲息时也在说?其实闲息也有意义,它在一个劳累忙碌的语境中形成,在语言的结构中被规定和设置。语言最能接近人的本质。一般人研究语言,基本都是将语言设置成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对象化,然后利用普遍性规律的思路进行研究,将语言逼入既定的观念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