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运城市大学运城市旅游景点

运城市运城市大学运城市旅游景点

ID:32436625

大小:27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运城市运城市大学运城市旅游景点_第1页
运城市运城市大学运城市旅游景点_第2页
运城市运城市大学运城市旅游景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运城市运城市大学运城市旅游景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运城介绍运城名片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是2006年CCTV十佳魅力城市。中文名称:运城外文名称:YunchengCity别名:河东(或是凤凰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北下辖地区:盐湖区、永济市等电话区号:

2、0359邮政区码:044000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南部面积:14106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人方言:中原官话【又叫晋(西)南语】著名景点:芮城永乐宫、鹳雀楼等机场:运城关公机场火车站:运城站车牌代码:晋M设市:1983年市树:国槐市花:月季和菊花旅游景点稷王庙稷王庙在山西万荣县西北8公里稷王山麓太赵村。相传上古时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因名稷神山(俗称稷王山)。初创时代不详,金代已有,元至元八年(1271年)于庙内建舞台一座,供酬神演戏之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殿又重修,现存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五脊顶。殿内中柱一列,直通平梁以下,大

3、梁分前后两段,穿插相构,无通长梁袱之制。当地称为无梁殿。虽经历代重修,仍具宋、金时期的形制。殿内后壁上镶有至元时创修舞台石碑一通,文意简练,记事清晰。运城市网络兼职QQ群:27452489绛州大堂 绛州大堂位居新绛县城西高垣之上,新绛中学校内(原州署衙门内)。东西长29.20米,南北宽15.40米,占地面积311.28平方米。始建于唐,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重建遗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州大堂始创于唐,现大堂内仍有四块大型石质覆盆式莲花柱础可以炫耀唐代的辉煌。一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州府衙门的正堂,明镜高悬,衙役呐喊,百姓有冤,可以击

4、鼓上堂,是非曲直,全凭知州的良心所裁。难怪在大堂中心,正堂前有一块已碎裂成多块的“鱼儿跪堂石”,意为鱼儿喝水各凭良心。公正与否,只有天知道了。   该堂又名“帅正堂”,史载唐王李世民在稳定李氏王朝的基础上,为讨伐平息外族人侵,东征高丽,命左领军大将军张士贵在绛州设帐募军,招兵处就设在州治署衙正堂内。今新绛县博物馆尚保留有张士贵的交椅遗件,传为“帅正堂”的见证物。白袍虎将薛仁贵投军,征东平西,最后在汾河湾筑台拜将,也都与“帅正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绛州大堂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筒瓦顶,檐下为五铺作单下昂斗拱。大堂高大宽阔,巍峨壮观

5、,人置其间四顾空旷,威严之感油然而生。据古建专家言,全国州衙正堂规制通例为五间,而绛州独为七间,乃国内少见。现全国尚保留有三处州衙大堂,“绛州大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大堂建筑风格粗犷豪放,造型朴实无华,堂内柱子,特别是前后门楹柱,其粗难以合抱。为扩大堂内面积,内柱大量减少,横梁为三架重叠,与纵向大内额,由额相接,与横行大梁叠架承重,撑以通天立柱,坚固有力。梁柱多为原始材料剥皮稍加砍削而成,无统一规格可循。从总的风格看,现建筑应为元代重建遗构。   大堂的周围尚留有一部分附属建筑,堂前原有卷棚抱厦三间,上部虽已毁,基址尚存。左右有二排厢房南北

6、拉开,那是昔日三班六房,差役办公的地方。中间青石板铺就的引路南端有木石牌楼一座。堂后留有二堂房屋数间,这里是州府官员下榻休息的地方。堂西侧尚留有一小桥流水,假山松涛的小型花园一座,是官员因衙事烦恼而稍作休憩的地方。再往后便是供知州、夫人、小姐消遣游览的州署花园——绛守居园池。这些建筑像众星捧月般托起巍巍绛州大堂。运城市网络兼职QQ群:27452489  堂内北壁东侧嵌有一块高116、宽70厘米的《文臣七条》石,系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刻制,上书敕宋真宗赵恒御制。原文是:  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

7、公。谓公直法已,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专尚猛威。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竟虚荣。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大堂内壁,以昭示后人。“文臣七条”碑流传至今已八九百年,徽宗时朝散大夫,知绛州军时恪能够恭刻,并表示“昭示万代,仰遵圣训”,为我们保留了这样一件珍贵的文物。在今天,不仅有其历史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莺莺塔莺莺塔位于普救寺内,始建于隋代,原名舍利塔,后因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中主人翁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

8、情故事就发生在此处,故人们称它为莺莺塔,明嘉靖年间,河东大地震,原塔被摧毁。现存之塔是大地震八年后重建。    莺莺塔造型朴实大方,全砖构建,塔基和内外皆呈方形,外观为方形角密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