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心理健康

贫困生心理健康

ID:32531100

大小:61.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1

贫困生心理健康_第1页
贫困生心理健康_第2页
贫困生心理健康_第3页
资源描述:

《贫困生心理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初探作者:外国语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6    更新时间:2009-6-25             ★★★【字体:小大】   对于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目前高职院校也有了较完善的资助体系。然而,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却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以此引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常见心理异常,贫困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综合探讨。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要面临学业问题,还要承受家庭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部分学生导致心理贫困而成为“双困生”。贫困生心理不健康的状况及其表现,许

2、多研究认为,贫困生的心理是很复杂的,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它学生。从时间上看,在大一时比较突出。随着环境适应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心理会逐渐趋于稳定。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经济原因的困扰而心理很不稳定。因此我们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同时还要做好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并在实践中努力探讨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塑造其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1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大部分贫困生能够做到正视困难,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压力,然而,一些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而产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方面的负性变化,

3、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经济贫困将导致“心理贫困”[1],这种心理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卑与自傲心理 贫困生由于其多来自贫困地区,原有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知识面较窄,对于别人谈论的话题自己难以介入,别人所具备的技能自己知之甚少,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缺乏锻炼,交往能力与交往技巧不足。他们既无经济实力也无时间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因此,当自身能力与外界需求相冲突时,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产生否定自我的倾向,逐渐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家庭社会环境使部分贫困生具

4、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和坚强毅力,从小养成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态。他们渴望改变贫困状况,希望出人头地,自尊心相对更强,有的过度自尊,产生自傲。   1.2 焦虑与抑郁心理 贫困生往往背负着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希望,为了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和生活,部分贫困生常常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学习及经济压力。一方面,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超负荷学习,体能消耗过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拮据,平时节衣缩食,每天摄入的营养难以保证正常的身体发育,为经济窘迫所困,为学习重压所累,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使很多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时间焦虑会形成抑郁性格,如不及时有效地疏导,久而

5、久之就会发展成抑郁症。   1.3 自我封闭、孤僻心理 心理认知治疗理论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2]。大部分贫困生都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他们能够把贫困作为自己人生的历练。但部分贫困生却错误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同龄人同样的生活条件和机遇是命运与社会的不公平,他们害怕伤害,不肯轻易向外人展示真实自我,缺乏交际能力。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们不善于倾诉,如果没有适当的自身调节和必要的外界干预,他们会慢慢出现孤僻、封闭等心理问题,害怕与人接触,不敢积极面对人生,而把自己包裹起来,这种自我封闭使自己渐渐脱离了集体,

6、切断了与外界的交流,致使自己在极端的心理世界里痛苦煎熬。   2 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个体的心理素质影响心理健康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正确认知和悦纳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水平不高,容易发生自我评价偏差[3]。这种偏差往往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使他们在思索自我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时,难以正确认知,因而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生甚至把贫困当成耻辱,认为贫困是人生的不幸。当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又把贫困作为逃避和退

7、缩的理由,形成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些错误认知,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危害,加剧了贫困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性改变[4]。   2.2 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通过个体的人格和行为对贫困生施加影响。首先,许多贫困生承受着来自高校群体中消费攀比不良风气的影响,加剧他们对金钱的渴望,这种心理与贫困现实的剧烈冲突,他们自卑心理、妒忌心理油然而生,而过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又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敌对态度、强迫症状和过激的行为,虽然达到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但内心却忍受着极大的心理痛苦和压力。其次,有些贫困生不愿承

8、认自己贫困的现实,同时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生的种种偏见和世俗观念,使一些贫困生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心理上感觉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和消极人生。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