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

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

ID:32555775

大小:61.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2

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_第1页
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_第2页
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_第3页
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把大学生的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作者:叶国英有着“学业优势”的大学生毕业后处于“就业劣势”,女大学生更是成为大学生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个问题一直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个问题事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政府高校扩招政策的偏差导致高校规模扩张过急过快,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就业预期缺少客观理性,企业的用人需求偏重技能型人才而不是高学历的知识型人才,劳动市场还存在性别歧视,发展中国家教育深化的必然产物,等等。本文探讨的问题就是高校如何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把大学生的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一、帮助大

2、学生建立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优势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大学生过剩了?对这个问题,社会各界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大学生多了,证据是根据教育部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从2003年起,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曲线不断攀升,到2011年已高达660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2.11倍。相反,大学生就业率曲线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0%,到2009年,历年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未达到80%,换言之,有20%以上的大学生处于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另一种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我国大学生不是多了,其实还很少。这种观点同样找到许多数据来支撑。例如,虽

3、然我国2004年各级各类高校在校生总数达2000万,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扩招,我国2009年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也才达到24%,而中等收入国家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一般都在40%以上,发达国家至少在60%以上。根据2009年国家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计划到2020年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也就是才达到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从我国的大学生占整个国家人口的比例看,目前只有5%~6%,而发达国家实际上已达到30%~40%,加拿大则达到50%。①相比之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有发达国家的1/8,所以我国的

4、大学生不是过多。其实,上述两种观点之所以矛盾,因为它们使用的就业率存在着时间差,进一步讲,认为大学生过剩的观点依据的是现在的就业率,而认为大学生不足的观点却以未来的就业率为依据。现在的就业率反映的是当前(或者已经发生)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未来的就业率指的是大学生未来可能的就业趋势。从现在的就业率来看,我国大学生毫无疑问是相对过剩的,因而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处于“就业劣势”;从未来的就业率来看,我国大学生确实是相对短缺的,因而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也必然处于“就业劣势”。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也是彰显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但是,如果大学

5、生在就业市场不能把“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我们的高等教育就不能自以为是的认为培养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针对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后出现大学生就业压力遽增这个问题,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出台了“18条挂钩”政策,明确表明高校不能只扩招不管就业,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低增幅,而有的省份则明确规定就业率低于30%的高校停止或者隔年招生。但是,这个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好。把扩招和就业率“挂钩”,导致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导演“被就业”的闹剧,有专家估计人为制造出来的假就业率约有10%。更有甚者,某些高校不惜用牺牲教育质量迁就就业率,这使得我们

6、的高等教育质量倍受人们诟病,大学被批评为“文凭加工厂”。正因如此,有人主张高校不应该对大学生就业率负责。笔者认为,把招生和现在的就业率挂钩,要求高校对大学生现在的就业率负责,实际上混淆了高校促进(也只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和保证大学生就业这两个不同的责任,换言之,这是要求高校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职责。毫无疑问,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目前高等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一些高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刻不容缓。但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需要系统而全面的改革,而且这是一

7、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期内往往难见成效。因此,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的只能是大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率,不可能是现时的就业率。若用现在的就业率去约束招生,就是没有给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留出必要的时间。在更深的层面上,高等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高校是为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才。大学不能只当反映当前经济社会需要的“晴雨表”,更要成为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帮助大学生建立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优势,用未来的就业优势带动当前的就业率。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