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

提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

ID:32561851

大小:5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提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_第1页
提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_第2页
提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_第3页
资源描述:

《提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IME)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浪费大约20亿吨食物,这几乎占总生产量的一半。其中,欧美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浪费95―115公斤食物,亚洲和非洲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浪费6―11公斤食物。虽然数据显示,中国不是浪费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刚刚满足温饱,又向来有着节俭的传统,这种浪费不得不引发人们严肃的思考。同时,生产食物需要耗用大量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浪费食物无疑就是浪费宝贵的资源和能源。因此,提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是对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公款吃喝时

2、,有人习惯点上一大堆吃不完的菜肴,浪费现象极其严重;很多地方喜欢“摆阔”、讲排场,酒筵上堆满山珍海味,很多整盘没动过的菜肴也被倒掉——就连偏远山村也不例外,2011年曾有四川农民致信《人民日报》,指出农村过年宴请规模少则四五十桌,多则上百桌,每次宴后都剩有半数食物,除极少数客人打包外,多数都被倒掉了。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数据是非常惊人的,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反思。勤俭节约历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家喻户

3、晓,妇孺皆知。曾几何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但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逐渐深入,部分西方国家的享乐主义、奢侈挥霍的观念也随之而入,占据了很多人的大脑。人们似乎已经迅速忘记了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甚至有些人盲目认为那个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事实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更应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我们应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引领“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

4、倡餐桌文明,杜绝铺张浪费。首先,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网络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喉舌作用,重新唤醒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共识,倡导“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引导全民树立爱粮节粮的理念。例如,今年的“光盘”行动就是最初从网上发起,进而推广到全国,从企业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都起到了行之有效的教育作用。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将教育和奖惩并行。餐饮行业要有效引导消费者按需点菜,不强推高档宴席、高档菜品和奢华附加消费,积极倡导“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的服务理念,做到经营合法、诚实守信、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童叟无欺。对于粮食浪费较严重的酒店、餐厅等公共

5、场所,有关部门可向其征收剩余饭菜的处理费。而酒店、餐厅也可明文公示,顾客在就餐过程中有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要酌情收取相应的费用,反之,对于节约或者打包的顾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赠送优惠券。这样才能更好地约束人们的恶习,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理念,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享受“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快乐人生。 再者,创建文明的就餐环境,鼓励人们遵守用餐道德规范。文明就餐的内涵,不应止步于号召大家珍惜粮食,更应该提高人们的用餐道德和礼仪。自觉遵守餐饮场所道德规范,不肆意大声喧哗;自觉维护用餐环境,不在禁烟场所吸烟,讲

6、究用餐卫生,不带宠物进入餐厅;注重低碳环保,推行“公筷公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倡导餐桌礼仪;谨记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等,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要求。最后,落实关爱生态环境举措,倡导科学饮食文明之风。文明就餐,还应从就餐对象和饮食习惯上严格把关,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饮食养生新理念。珍惜生态资源,不消费国家明令禁止的野生保护动物,从寻常食物中吃出健康和营养;合理搭配,注重营养,追求健康;摒弃酗酒、暴食等不良饮食陋习。不仅有利于保持人体健康,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实施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倡导文

7、明用餐,杜绝铺张浪费需要每个个体的参与和努力。只有迅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饮食文化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