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

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

ID:32574558

大小:46.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_第1页
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_第2页
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_第3页
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_第4页
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评《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选题原因茶文化,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海洋中一朵洁白的浪花;明清时代,又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的鼎盛时代。《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这篇文章从历史学的角度,论证了明清茶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是我们了解茶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明清史的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作为初学者,评析专家的文章,不仅能够催生自己学习撰写史学论文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和发展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结构本文题目为“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下设三个小标题,“明清茶书撰刊的盛而转衰”、“明清制茶技术的盛而复

2、衰”和“栽管的盛而复衰”,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加上小小言简意赅的导语和总结,结构丰满而完整。本文标题本文标题“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一个“论”字,点名本文体裁为立论文,开门见山。前面加个“试”字,体现作者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风范,作者虽为著名的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中工作的大学者,但处处能保持一颗学习者的心态,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整个题目既能该书全文,又能做到简洁明了,堪称论文标题的典范。导语本文导语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概述了全文的观点,第二句讲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第三句综述本文的结构,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但第二句说“因此

3、研究这一盛而复衰的社会历史现象对于了解近代中国茶文化的衰退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用词有些不妥,难道写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近代中国茶文化的衰退吗?那么它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我认为改为“因此研究这一盛而复衰的社会历史现象对于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更妥当一些。正文论述第一个小标题“明清茶书撰刊的盛而转衰”,本段开头用两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明末清初中国茶书撰写的再度辉煌和自此之后茶书出版的沉寂和窘境,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作者的论点。然后采用大量数据来作为论据,铿锵有力,让读者为之折服,一目了然。具体总结了《中国茶经》中的98种茶书,而且按唐

4、、宋、明、清分类计算,下面又列出各个时代的百分比和各个朝代出一本茶书所用的时间进行对比,总结得细心到位,论证有力,十分清晰,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论证方式。也许是作者笔误,标点符号使用的有些问题,在全文本标题下的第二段中的第二句“明代初期的茶书只有朱权《茶谱》、谭宣的《茶马志》2种,明代中期的有10种,后期的为43种,清代茶书主要集中在清初。如1897年程雨亭撰刊的《整饬皖茶文牍》属于晚清,如果把该文和3部年代无考的茶书去掉,故清代茶书存7部。”本段有两个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第一个是“明代初期的茶书只有朱权《茶谱》、谭宣的《茶马志》2种,

5、明代中期的有10种,后期的为43种”后的逗号应该改成句号,而“清代茶书主要集中在清初”后的句号应该改成逗号,很明显,前面的那一句话应经说完了,而后面的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因为后面举的例子正是接着说的,所以中间应该用逗号隔开而不是用句号。虽然是细节问题,但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做到一丝不苟,方能百战不殆。同样,第二个标题下也是用了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了中国茶类生产和制茶技术进入明代以后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本段引用《茶经·六之炊》、《西山兰若试茶歌》和《茗坡》等文学诗词作为论据,不仅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古文功底和良好的汉语言文学造诣,而且他不拘泥于正史

6、,大大地拓宽了我们收集史料的途径,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做法新颖,值得学习和借鉴。但这类史料毕竟大多属于文学作品,不免含有夸张和虚假因素,所以引用时务必需要进行考证。例如《长恨歌》中大多诗句都符合历史事实,但说“杨家有女初长成”就有意隐瞒事实,如果信以为真,就犯大错了。而且本段说“朱元璋置造龙团只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但这一明智举措对散茶、叶茶的较快而全面发展还是有益的”,本句不仅放在这里显得非常突兀,而且也没有交代清楚,而且句子的关联词也用得有些问题,既然后面有“但”,为什么前面没有“虽然”呢?下面一段说”当然,散茶用‘炒’的方法同样很古老,

7、但无论在唐代还是元代‘炒’的工艺不甚明了,这同样反映了明以前各朝炒青工艺不甚发达”,本句有些论据不足,首先,散茶用“炒”的方法同样很古老,为什么呢?证据呢?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撰写论文时首要一点就是必须要言而有据,决不能信口开河,凭空臆造;其次,说“无论在唐代还是元代‘炒’的工艺不甚明了,这同样反映了明以前各朝炒青工艺不甚发达”这种说法同样是不妥当的,增么能说找不到证据就说他工艺不发达呢?再说了,唐朝印刷术并未推行,元朝又是一个战乱年代,书籍的缺少和流失也是理所当然,这并能作为其工艺不发达的证据。第三个标题下说种茶一般采用直播的方法,然后引用

8、古书内容作为佐证,言而有据。但下面说“显然这是插植法是从福建等地学来的。因为武夷山区名贵单株茶树独多,为了不使品种退化,当地人已经实践了数种无性繁殖的方法,其中就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