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

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

ID:32670049

大小:100.4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4

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_第1页
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_第2页
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_第3页
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_第4页
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2011年高考历史第二册考点全整理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定义: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黍、水稻、稷、大豆】特点:南稻北粟同时岀现、南北并立的格局(黄河流域【粟类旱地作物】长江中下游【水稻】)意义①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②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③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

2、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中华文明的起源炎黄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最迟至距今5000年一4000年】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时间: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显示…•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和居民的经济生活①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

3、分化已很明显。②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质的铲、镰、斧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③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二重证据法: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隼斗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实践:参照文献《礼记•礼运》与考古发掘成果…■二里头遗址相互印证展现夏朝国家、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文献记载:儒家典籍《礼记•礼运》&司马迁

4、《史记》判断方向①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②“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禅让制■…世袭制】③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世袭制、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等是其具体体现。考古资料①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表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②进入青铜时代:遗迹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符合《礼记•礼运》中的记载。***体现了等级身份,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商朝与青铜文化史称:商朝时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

5、6开国君主:商汤事件:鸣条之战灭夏建商都城:殷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方国联盟定义: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别称:大邑商、天邑商外服: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别称:四土、四方青铜时代①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表明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

6、日趋成熟,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②商朝青铜器的特征:商朝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专用于王室与贵族的礼典、祭祀等活动,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③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人在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索商史的第一手资料。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史称:西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开国君主:周武王事件:牧野之战灭商建周都城:镐封邦建国制目的:对新征的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内容

7、: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影响: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提高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东迁后的周朝称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战国公元前476■…公元前221一★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急剧的变革。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一

8、次重要的民族大融合。!!社会大变革:经济领域的变革是最深刻的变革①经济技术: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②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③阶级关系: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岀现。④社会分工加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私人手工业与商业的活跃。***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名利、实力竞争的新局面。!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由于“士”对社会变革的态度、思考方向不同,提出了关于治理社会、安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