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

ID:32677104

大小:69.7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14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_第3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_第4页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明]杨基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B.首联直写诗人登

2、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A.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15.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举两例加以赏析。(6分)14.A

3、、D.14.(1)比喻。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突出了湖水的平静、宁静。或者: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3分)(2)奇特的想像。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或者: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3分)(点明技巧1分,举例赏析2分。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禁不住仰天嚎叫了一声。这粗壮的悲鸣,似雄狮的怒吼,歇斯底里,撕心裂肺。这是一个有风有

4、阳光的日子。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个美丽的清晨一样,山雾袅袅,轻风送爽,小鸟鸣唱,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但是,突然的,这往日的宁静和美妙很快被粉碎了。是战争打扰了它!他奉命在天黑前拿下山头。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种失败麦家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现在,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但照耀的已全然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

5、焰升腾的山坡,远看,像开满了杜鹃,又像布满了红旗,既悲惨,又壮丽。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破败不堪。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落的太阳,心想,太阳走得真快啊。山坡下,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种失败麦家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他要组织第十次冲锋。队伍终于横出来了。站在他面前的,只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又哑又黏,像喉咙里堵满了稠血,敌人还在山上,我们还冲不冲锋?!冲!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

6、。太阳在继续西沉。他抬头看看落日,又回头看看队伍,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力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种失败麦家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我再也输不起了,他想。第十次冲锋开始了。士兵们猫着腰,吼叫着,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枪声紧密。呼啸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12345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在

7、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

8、业。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