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ID:32710370

大小:64.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4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_第1页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_第2页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_第3页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_第4页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数学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要求  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师阐述数学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强化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对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的要求是:一、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二、数学教学语言应使用普通话,而且应符

2、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三、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增添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使教学语言更生动。四、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而且还应富有节奏感。五、平时认真地揣摩,用心地积累,课前认真地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六对学生的要求1.要用规范的普通话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4.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优化数学学科的语言文字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心理学的观点是:“思维是以词语为中介的人

3、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在思考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思想的形成、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语言材料来实现的,反之思维发展也能促进人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言语交流水平。笔者做过一个小调查:学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其他学科如美术、自然、劳动成绩不一定优秀,但有近94%的学生语文成绩却是优秀,而且没有一个学生语文较差。从这个结果反思得到: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理解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式,突出语言文字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一、提供感性形象,理解文字概念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有一定

4、过程的,正如列宁所说,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学生认识和掌握概念通常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过程。感知是掌握概念的开始,书本上往往是以文字形式描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形象,架起“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桥梁,促使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理解“围成”的含义,我除了从正面让他们观察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外,又提供了反面的感性形象:附图略。图(1)还有一个缺口,没

5、有全“围”起来;图(2)围的方法不对,三条线段没有首尾相连;图(3)三条线段没有“围”起来,都有缺口。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二、呈现描述载体,总结定律、法则新教材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发挥主体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心理学家鲁宾斯坦也指出:“任何思维,不论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法则,在这过程中提供丰富具体的物质载体

6、,作为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例证。例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通过以下三个等式:(5×4)×2=5×(4×2)(15×4)×10=15×(4×10)(125×8)×5=125×(8×5)引导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1)都是三个数相乘;(2)左边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右边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3)乘积相等。把这三个特点稍加组织和整理,就是书上的“乘法结合律”。若是忽视了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不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死记这个结论也会事倍功半。同样,在归纳

7、法则的过程中,呈现描述载体也是必需的。在归纳计算法则时,师生可以共同回忆例题的计算过程,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计算时,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再怎么办?……有了具体的实例和实践过程作描述的载体,学生往往能水到渠成地总结法则。学生抽象概括水平较低的时候,进行上位学习时要重视下位材料的提供,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三、开展复述训练,理清思维过程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复述练习,紧密结合教材,巧妙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把

8、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化“意会”为“言传”。四、生成正确的语感,发掘题意的内涵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学非常强调阅读中的语感,数学学科的一些文字题、应用题的文字叙述也同样需要学生生成正确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达到对语言文字和题意的领悟与把握。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发电厂现在每天烧煤13.2吨,比原来节约1.2吨,现在烧300天的煤原来只能烧多少天?”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式:300÷(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