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远征》有感

读《红色远征》有感

ID:32720904

大小:59.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读《红色远征》有感_第1页
读《红色远征》有感_第2页
读《红色远征》有感_第3页
读《红色远征》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红色远征》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向前,向前,向远方――读《红色远征》有感我曾见过桂林那婀娜多姿的山,也到过青海,望那绵延的群山与天交接。可是每次看到“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诗句,除了文字带来的震撼外,想在脑海里找一些实际体验却是一片空白。山,毕竟有不同。“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从湖南山沟里出来的那个总是穿着一件蓝布长衫的教书先生,在吟出这气魄宏大的《昆仑》诗句后,已经率领红军走出了困境,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也行将结束。这位先生,就是毛泽东。 200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人们在纪念那段特殊的历史,还有那些共和国的缔造者。然而,长征留给后人的太多太多

2、,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该从哪里去解读长征?我从《红色长征》里寻觅着,想看懂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第一次从书中看到“皎平渡”这个名字,我在中国地图上去找,没有发现。这是金沙江边一个并不十分出名的渡口。有一块从沟谷中冲出来的洪积阶地,矗立着一块叫做“龙头石”的巨石,这就是皎平渡的标志。七十多年前,二万多红军从这儿侥幸获得一条船,借助这条船,最终又从对岸俘获四只渡船,加上从水中捞出修好的一条沉船,六只渡船,七天七夜,二万多中央红军,从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密网中冲出。是否可以说,那最先的一条船,救了一个新中国?有些科学家认为,《圣经》

3、中的“诺亚方舟”并非虚构,故事中的大水历史上曾经有过,然而年代实在久远。可是,皎平渡的那六条渡船,难道不能和诺亚方舟媲美吗?共和国由一个渡口中逃生,又被十三根光秃秃的铁索抗起。“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水奔腾呼啸,摆渡没有任何可能。太平天国的的翼王石达开就在安顺场这里全军覆灭。被蒋介石传单中称为“石达开第二”的朱德,毛泽东带领红军却从这里绝处逢生。十三根铁索构成了一座桥,二十二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组成了跳跃的音符,艰苦卓绝之后,胜利之歌奏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这支爬过十八座山脉,渡过二十四

4、条河流,经历十一个省的红色队伍终于摆脱重围,到达陕北时,他们创造了历史,他们终于可以去完成许多人的理想:那些永远留在途中的烈士,还有许多没有跟随红军远征而牺牲在敌人统治区的革命者。而他们,同样深爱着这片土地。如果长征中总是在与敌人斗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的话,或许人们只是把它看作革命战争中很普通的一段历史。令长征区别与其他军事行动的最大特点是:毛泽东同志在其中确定领导地位,预示着我们党超强的自我纠错能力。共产国际的遥控,博古与李德的指挥,不需敌人过多费力,红军自己就把自己扼杀在途中。湘江一战,损兵三万有余。三十四师全师覆没。

5、为什么要抬着一些没用的机器行军?为什么不能轻装前进?为什么束缚着自己任由敌人宰割?血花固然灿烂,但无为的生命付出毕竟沉重。幸好历史让红军带上了毛泽东一起去远征。血与泪的教训让红军将领对毛泽东的领导充满信心。这位曾经的教书先生取代了满口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的李德与博古的指挥,为了团结,他可以置政治路线的错误而不顾,专从军事路线方面去纠正红军的方向。党作为在野党,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不能不考虑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态度。为了党与革命的利益,而这个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毛泽东可以作出原则上的让步,承认一个不正确的路线为正确。巧合的是,从红军离开

6、瑞金之前,中共中央上海局与共产国际无线电联系的电台就已经遭到敌人的破坏。福兮?祸兮?试想,如果共产国际仍在用无线电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遥控,如果党不是处于同外界的完全隔绝状态,会有遵义会议吗?如果有,会是什么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敌人帮助我们党选择了一个领袖,也选择了一个正确的路线。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如果”都是人们的一厢情愿,里面有惊喜,有悲伤。但如果长征只是由战士的行军,战斗,牺牲,胜利组成,是生硬而惨烈的,只会引起人的恐惧伤感或者麻木,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人们心中激起永远的情感。偏偏这场似乎无休止的远征里面,包含着那

7、么多的侠骨柔情。有战友之情。许多人被留在了将要被占领的苏区:瞿秋白,这位曾是丁玲老师,鲁迅知己的原中央书记,被留了下来。何叔衡,毛泽覃留了下来。董必武的妻子陈碧英留了下来。徐特立对瞿秋白说:“等着我!”谢觉哉对何叔衡说:“等着我!”董必武对妻子说:“等着我!”他们都没有等到……还有亲子之情。从江西走到遵义时,红一方面军中女红军有三十名,她们中绝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当时最显赫人物的妻子。贺子珍与毛泽东的第四个孩子,曾玉与周子昆的孩子,陈慧清与邓发的孩子都在途中送人,有的母亲都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她们的孩子几乎都没

8、有活下来。最后说一说师生之情。毛泽东是徐特立的学生。一九三七年,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五十岁的徐特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征时徐特立五十八岁了,他在途中发明了独特的行军方式:拉着马尾巴走。这位原苏区的教育部长面目清瘦,须发蓬乱,穿着打扮像是一个“师爷”。对于学生毛泽东的诗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