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

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

ID:32722955

大小:74.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5

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_第1页
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_第2页
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_第3页
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_第4页
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顾城:二元对立中的诗性人生内容摘要:作为上世纪末“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顾城率真清新的诗歌语言,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以及骇人听闻的死亡选择,都给后人留下了道不尽的思索话题。顾城的一生,留下明显的二元对立的印象模式。本文试从理想,爱情,艺术追求三方面来剖析顾城二元对立的诗性人生,并试图探究思想原因。关键词:顾城二元对立理想爱情艺术追求作为对时代风云的反叛与反思,“:朦胧诗”的出现是黎明时一代觉醒者的宣言;作为朦胧诗群的一员代表,顾城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符号:一切“群体”的特征都无法将他总结。如果把顾城比为一副画,一面色彩是清晰,透彻明亮,勃勃生机的,一面则是

2、朦胧,晦暗,茫然,模糊不清的。画面两边的叠加,构成了下面将要讨论的主人公顾城。一理想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对理想的寻找则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纵观顾城一生对理想的追寻过程,可以看到明显的两截:前期热情奔放,追求理想,执着于并不存在的“世外桃源”;后期,一旦梦境醒来,黑暗降临,诗人马上变得疯狂,以双重的毁灭来拒绝黑暗。顾城前后这种超乎常人又截然不同的举动也使得他的理想选择呈现明显的二元对立结构:由疯狂的追求走向疯狂的毁灭,对立的两个极致同时出现在一个诗人身上,这成为顾城追寻理想的一大特色。作为出生于1956年的一代人,共和国变幻莫测的风云在幼年

3、的顾城身上涂下了浓重的一笔,顾城也在历史风云中起伏跌宕。童年随父下放山东海滨农村的生活经历虽然为顾城以后的诗歌创作乃至生活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童年经验,但灰色的历史,疯狂的人群,凌乱的生活,仍然在顾城身上刻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其诗作就留有这种痕迹。如作于1969年时《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幻想”来自对黑暗现实的感受体会,“破灭”则是黑暗现实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顾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的新诗自选集中,仍把这首诗放于其首,可见诗人对历史烙印的深刻记忆。《我的幻想》十年后,大动荡平息后的那一年,年轻的顾城终

4、于发出一代觉醒者的宣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名作,源于顾城对生活的体会和历史的反思。这是对生命的礼赞。寻找光明,就是对“黑夜”的控诉;寻找光明,就是寻找理想的存在。顾城,这个有着一双诚恳而无望,恍惚中又永葆童贞的黑眼睛的大男孩儿,终于把历史浓缩于自己的笔端,一跃成为历史的代言者,诗坛的宠儿。“在粗糙的石壁上/画上一丛丛火焰/让未来能够想起/曾有那样一个冬天”。在把“冬天”作为对历史的“留念”,宣告“破缺的月亮/被上帝藏进了浓雾/一切已经结束”(《结束》)之际,“民族命运的自觉承担者”(陈思和语)顾城也有对生命热情的歌颂。在他

5、十五岁时写下的《生命幻想曲》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对理想的渴望,对自由的颂扬,对涌动着的生命韵律的欣悦:“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幻影和梦”既是顾城的理想所在,少年的诗人集合起贝壳,柳枝,夏蝉和晨雾,昂扬地向着理想开航。在这首诗里,诗人热烈地表达对自我——“人”的认定,对理想的礼赞。在诗人心中,“自我”就是整个世界。顾城要让“自我”——自己的生命去碰撞宇宙的日月星辰,问候自然的万事万物。他相信灵魂与天地的同一,即对“天人合一”模式的追寻。在将“自我”融入外在世界的

6、过程当中,顾城也完成了对生命意识的肯定:“青青的野葡萄/淡黄的小月亮/妈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我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安慰》)顾城的诗,的确是生命的清泉在流动,充满了晶灵与清纯。从此,诗人的眼睛就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顾城由此顶上“童话诗人”的桂冠,开始了“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自然”出发。诗人曾经这样解释“自然”:“自”是一切的本源,天生的状态规则,“然”是态度,同意,接

7、受,甚至无所谓,无足道。“自”是本体,“然”是哲学态度。从此,“自然”在诗人的理想范畴里,成为一个鲜明的识记。“自然”就是诗人理想中“光明”的所在。对“自然”的追寻,成为诗人理想的主要内容:作为“生物的人”,诗人于1986年选择了南太平洋上远离大陆的激流岛作为栖居地,采贝筑石,砍柴喂鸡,喝雨水,居木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始的生活选择逃离工业文明下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作为“精神的人”,诗人追寻泰戈尔,惠特曼,洛尔迦等“自然的儿子”,“我喜欢西班牙文学,喜欢洛尔迦,喜欢诗中的村庄,月亮,沙土和谣曲。”[1]顾城对自然的欣赏源于对自我生命体验即理想的实

8、现。而诗人一旦发觉“自然的现实”令其失望时,曾经灵澈的黑眼睛顿时蒙上了一层迷雾。“在这里/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