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论鲁迅笔下阿q形象

刘哲论鲁迅笔下阿q形象

ID:32747451

大小:5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15

刘哲论鲁迅笔下阿q形象_第1页
刘哲论鲁迅笔下阿q形象_第2页
刘哲论鲁迅笔下阿q形象_第3页
刘哲论鲁迅笔下阿q形象_第4页
刘哲论鲁迅笔下阿q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哲论鲁迅笔下阿q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学号051020394年级05级秋作者刘哲学校巩义电大指导教师...目录论文摘要…………………………………………………………………………1序言……………………………………………………………………………2一、阿Q形象是孔孟之道影响出来的。……………………………………31、阿Q性格特征是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悲哀的残余”。……………………………………………………………………………………32、孔孟之道的等级制使产生了自轻自贱、欺弱怕硬的心态。……………43、中国人的“面子观”与孔孟之道的影

2、响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4、阿Q,显然是集孔孟之道弱点之大成的不朽艺术典型。………………5二、阿Q形象反映出阿Q的“哲学”思想——精神胜利法………………51、阿Q的的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形态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给。……52、“恋爱的悲剧”揭示了“精神胜利法”的虚幻存在。…………………63、阿Q的习惯性的思维程序。………………………………………………74、阿Q不仅通过“似乎”来向“两极分化”,取其所需。………………7三、阿Q形象——揭示旧社会严重的国民痼疾。…………………………81、研究阿Q形象可以看到我们整个民族狭隘的思想观念。………………82、鲁迅塑造阿Q形象反映他“改革国民性”的立

3、场。……………………83、阿Q形象在不同人身上带有不同色彩。…………………………………9参考文献………………………………………………………………………10...论文摘要鲁迅的阿Q超越了时代,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阿Q形象是孔孟之道影响出来的,他的特征是我们2000多年孔孟之道重复无数次的“悲哀残余”,传统封建等级制度下产生自轻自贱、欺软怕硬的心态,爱面子的习惯;阿Q是“国民性弱点”之大成的不朽代表。从阿Q的思想上分析,他的精神胜利法表现的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给,运用模糊不清的语言来向“两极分化”、取其所用等,反映出他的思维程序,从而揭示精神胜利法的虚幻存在。通过阿Q现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整

4、个民族狭隘性、奴性的思想观念,这种病症反映在不同的阶级人身上,带有不同的色彩,也看到鲁迅先生改革国民性的立场。关键词:孔孟之道精神胜利法国民性...论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谁都知道鲁迅是我国文学大师,我们读过他的文章有很多。对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有很多,但好文字也不厌百回评,只要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意见,就说浅薄,也不妨倾吐一下。现就阿Q形象谈我个人的点滴看法。鲁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鲜活的阿Q形象,来源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立足于中西方两种文化之上,再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反观。鲁迅出身于浙江绍兴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里,因为家道中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他自己在《〈呐喊〉自序》里回忆道:“有谁从小

5、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少年鲁迅曾随母亲到绍兴乡下皇甫庄舅父家避难,在亲眷中受到了冷遇,被视为“乞食者”。加上后来留学日本,在异域受到的白眼和轻蔑,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在这个没落的大家,从小就受到了包括儒家正统文化以及佛、道、墨、法等非正统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熏陶。以后,他前往南京求学,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之后,又东渡日本,对西方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经历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巨大变迁之后,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更加透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想。  鲁迅认识到,进入近代以来的中国之所以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6、,同国人“宁蜷伏堕落而恶进取”的心态是分不开的。这种心态虽然与国内外统治者所造成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密不可分,但究其深层原因,则不得不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心灵的束缚和毒化。以儒道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特点,儒家文化倡导温柔敦厚,强调君子之志思无邪;道家文化则强调无为,强调“不撄人心”,心灵不受刺激,人自然变得心如槁木,无所追求。儒道合力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使中国缺少反抗之音。而潜移默化下的中国社会,则是精神受奴役而不自觉,麻木愚昧而不觉悟,甚至麻木到不以苦为苦,对别人的痛苦只报以隔膜和冷漠,甚至狠毒凶残。阿Q对于自己的生生死死一片浑浑噩噩,全然没有自己的意识,就算是杀头,他也只记起多年前

7、遇到的一只饿狼的眼睛,未及细想,“耳朵里就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全未庄在阿Q死了以后,都说阿Q坏,城里舆论则“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就连吴妈也正眼不瞧阿Q,“却只出神地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这一幕幕凄惨隔绝而又充满恐惧的人生,构成了旧中国冷酷的生存现实。...所以,他对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呐喊,是“铁屋中的呐喊”,希望以觉醒的先驱的声音,唤醒现代人的生存意识,唤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