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素质教育中家校合作

浅议素质教育中家校合作

ID:32788261

大小:54.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浅议素质教育中家校合作_第1页
浅议素质教育中家校合作_第2页
浅议素质教育中家校合作_第3页
浅议素质教育中家校合作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素质教育中家校合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素质教育中家校合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作为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善于利用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有很多,如打电话、发短信、家访、家长会、座谈会等。在这些方式中,家校联系卡就是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联系方式。一、精心设计家校联系卡的形式要充分发挥家校联系卡的作用,就要合理设计好联系卡的内容,让家长收到此卡后能从卡上了解到学生最近的表现,同时教师还可借此了解家长和学生的态度。据此,我的家校联系卡设计如下

2、: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的“联系卡类型”分为两类:A.表扬类;B.批评类。为了不使学生收到批评类的联系卡时感到难堪,事先须向学生说明"A、B”的含义,在发放表格时只需填写“A”或者“B”,避免出现“表扬”或“批评”这样褒贬分明的字眼。二、明确使用家校联系卡的程序在日常的学习中,如果出现了需要和家长联系的情况,那么就可以使用此卡。其中的"学生姓名、联系老师、联系时间、联系卡类型”以及“联系内容”等项目均由教师填写,并在填写后交给学生,让其带回家中交给家长;家长看后认真填写“家长反馈”栏目并签名后由学生带回学校;学生则结合教师和家长填写的内容填写好“学生反思”栏目,然后交给教师。至此,

3、一份完整的家校联系卡使用流程才宣告结束。表扬类的联系卡在使用上大都得心应手一一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谁不急于让父母知道呢?问题是批评类的联系卡在使用初期容易出现问题一一谁愿意让父母知道自己受到老师批评了?因此,有的学生便谎称联系卡丢了,找不到了;有的学生说落在学校忘拿回家了;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竟然模仿家长的笔迹,自己给自己当起了家长,擅自代劳,替家长填写“家长反馈”意见。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对症下药”:联系卡丢了的,再给其补一张,并严格要求,妥善保管,不得再丢;把联系卡忘在学校的,第二天放学前单独留心该生,直至亲眼看到学生把联系卡放进书包为止;模仿家长签字的,下次再发联系卡的

4、时候不妨先跟家长联系好,告诉家长晚上别忘了问学生索要联系卡。长此以往,存在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三、正确发挥家校联系卡的作用首先是表扬卡。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发现后就要及时写进联系卡,让家长看了舒心,孩子看了有信心。如我所教的班上的一名学生,自律性较差,上课经常说话,影响别人的学习,自己的成绩也很不理想。尽管我三番五次地找他谈话,却仍收效甚微。一次课间我去教室,发现有一个凳子倒在地上却无人理睬,他却在经过时小心地把凳子扶了起来。当天我便给他的家长发了一张联系卡。在“联系内容”一栏里,我写道:“今天课间,那么多人都不理睬那个倒在地上的凳子,而你却自觉主动地把它扶起来了。由此,教

5、师看到了你爱护公物的美好心灵。如果在学习时你也能有这种自觉性,就一定会提高学习成绩,成为一个人人欢迎的好学生。”第二天的"家长反馈”栏,家长是这样写的:"非常感谢老师对他的肯定。他今晚再没像以前那样光看电视,而是吃完饭就进屋写作业了。我们也期待着他的学习能不断进步!”"学生反思”栏里,他工工整整地写着:'‘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我也会铭记家长的期望,上课时自觉改掉乱说话的毛病,尽最大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绝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果然,在以后的学习中,他的自律性越来越强,成绩也逐步提高。一张小小的家校联系卡既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了一座

6、桥梁。其次是批评卡。在应用批评教育手段时,教师应讲究艺术性,尤其在填写家校联系卡时,针对学生的问题,批评时不要讽刺挖苦,也不要呵斥责备,而应让其在委婉中感受到老师无私的关爱。如对于那些因考试成绩好而骄傲的学生,我便会在其联系卡上写道:“古往今来,因骄傲而走向失败的例子你都知道哪些呢?有时间可不可以讲几个给我听听?”总之,对于为班主任来说,我觉得家校联系卡在班级管理、教育学生方面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手段。一份设计科学合理的家校联系卡,可以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成为家校联系沟通的桥梁,让家校联系成为一种习惯: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及时全方位了解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督促

7、帮助孩子进步成长。对于学生来说,家校联系卡又是一种监督和促进,教师和家长给出肯定和鼓励的评语是他们上进的动力,指出的努力方向又是奋斗的目标。只要能把家校联系卡充分有效利用起来,定能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如,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简介:杨永芳,女,43岁,山东省胶州市第六中学一级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