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ID:32798839

大小:57.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_第1页
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_第2页
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_第3页
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余丰胜(平桥区中医院内科河南信阳464194)【摘要】目的观察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常规调整血压,降颅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洛伐他丁胶囊,静滴胞二磷胆碱、降纤酶;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氨澳索,抗生素。治疗组:口服涤痰汤200mlBZ1次口服治疗,疗程14天;以评分方法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痰涎消除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认知功能、饮食流利程度,肢体活动功能等综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P<0.01)o结论涤痰

2、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关键词】痰浊瘀阻缺血性脑卒中涤痰汤脑梗死(中风)发病急,病情重,特别是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程长,花费大,护理烦锁,并发症多,后遗症大,临床治疗困难。笔者运用涤痰汤治疗痰浊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均为我院2007年5月〜200□年5月住院病人,均为第一次发病,急性期入院治疗,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及家属比较配合。按病情轻重,性别、年龄、并发症等情况,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61.7岁;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0岁〜72岁,

3、平均年龄为61.3岁。使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诊断及辨证标准,西医诊断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⑵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及证类标准按照《中医内科学》[1],中风,痰浊瘀阻型证的标准。1.2.2病例入选标准:①初次发病,急性期入院治疗;②脑CT成像提示脑梗死,符合西医治疗标准;③符合中医中风证痰浊瘀阻型:除了偏瘫,言语不利外,均有口角流涎,痰涎壅盛,喉间痰鸣,苔腻,脉滑等症;④无意识障碍;⑤无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并发症;⑥无心、肝、肾及其它疾病。1.2

4、.3病例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定;②出现梗死后出血;③病情进展迅速在2天内出现意识障碍;④家属及患者不配合治疗。1.3药物及方法常规西药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lOOmg每晚一次口服;洛伐他丁胶囊20mg〜40mg每晚一次口服;尼莫地平片20mg〜60mgH三次口服(依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生理盐水中250毫升中静滴,每日一次,14天一疗程;降纤酶10u、5u、5u分别于第1天,3天,5天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静滴,30分钟滴完。对照组静滴盐酸氨漠索30mg日二次,有感染者控制感染,用头泡哌酮舒巴坦3g日二次静滴。并结合病情,给予翻身拍背,吸痰,配合针灸及康复治疗。

5、治疗组在以上的基础上给予内服涤痰汤,处方:半夏9g胆南星9g橘红9g枳实9g茯苓9g人参3g石菖蒲3g竹茹6g甘草6g生姜5片大枣5枚。痰黄粘稠,加黄连黄柏人黄9mg;怕冷,流涎,痰液清稀,加附子9mg,干姜12mg:伴少气懒言者加黄茂30g、党参15g;伴纳差者加山楂20g、麦芽20g;伴言语不利,加用菖蒲15g、郁金15g、琥珀15g;以上肢为主加用桑枝10g、葛根10g;以下肢为主加牛夕烦躁不安加黃苓20g、山梔20;头晕、头痛加菊花20g、夏枯草用煎药机统一煎煮,分装成袋,每袋200ml,每日2次,早晚各一袋,口服或鼻饲,14天为一疗程。1.4临床疗效评定,根据痰量减少,并发症有无

6、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其中痰量完全消失为痊愈,减少50%为显效,减少25%为有效,减少低于25%为无效,增加为恶化。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参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和判断。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o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18%〜・20%。恶化:功能评分增加20%以上。1.5统计学处理:各项评分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2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讨论中风又名卒中,是以

7、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未经昏仆而仅以嘀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类疾病。对本病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在与病魔作斗争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有文字记载始于《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说》“……仆击、偏槓……肥贵人则膏变之疾也”,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饮食有关。金元时期,朱丹溪从痰立论,《丹溪心法》“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清末民初,张山雷强调饮食不节,痰热内生的致病作用,“肥甘太过,酿痰蕴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