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运车辆税收征管

浅谈营运车辆税收征管

ID:32826023

大小:54.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浅谈营运车辆税收征管_第1页
浅谈营运车辆税收征管_第2页
浅谈营运车辆税收征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营运车辆税收征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营运车辆税收征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客(货)运市场日益繁荣,个体客(货)运车辆不断增多。由于个体客(货)运车辆分散经营,流动性大、多数车主纳税意识淡薄、租用车辆的雇主(尤其是私人)或乘客一般又不向车主索取正规的发票、税收征管模式不利于征管等原因,造成税务机关对个体客(货)运车辆的稅收征管不到位,漏税比较严重的不良现象。如何加强车辆税收的征收管理,有效遏止税款流失现象,成为稅务机关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车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一)核定征收标准单一,稅负不公。由于目前营运车辆基本属于个体

2、经营,没有建账建制,只能采取核定征收方式。从目前各地核定征收标准看,没有考虑车型、地域以及车辆新旧程度对营运收入的影响,只按客运车辆的座位,货运车辆的吨位核定营业额,税负不公显而易见。(二)交通运输业自身的特点造成车辆税收征管漏洞。由于车辆具有活动范围大,经营地点不固定及收入隐蔽等潜在特点,加上多形式经营、多方式管理,使税收管理的难度更大。从客观方面看,由于车主在观念上未真正树立起依法纳税的意识,纳税意识仍很淡薄,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履行纳税义务的状态,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实现主动申报纳税。某些车主为了个人利益置国家税

3、法于不顾,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相当一部分车主利用车辆流动性强、运输场所不固定的特点,抱着“查着了就缴,查不着就跑”的态度偷逃税款。(三)部门间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目前机动车辆的经营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由于其自身具有分散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车辆的管理和缴费长期以来由公安、交通征稽、运管等部门负责,部门协调无有效的制约机制,使地税部门很难及时获取准确、全面的车辆信息,造成稅源不清,容易出现漏征漏管问题,税收流失严重。由于职权的限制,无法对车辆税收实施有效的源泉控管。稅务机关对车辆稅收

4、征管工作存在很强的依赖性,由于地稅部门没有路查路检的执法权,从根本上对车辆管理缺乏有效的控管手段,对车辆实施稅收征管时,必须通过各级政府领导做协调,依赖交警、运管和农机监理等有控管手段的部门协助,这就大大削弱了稅收执法的刚性。《稅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稅务机关可以到纳稅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但税务机关没有上路检查的权力。为防止公路“三乱”发生,各级纪委、监察部门都明确规定稅务机关不准上路检查,这与《稅收征管法》的规定相抵触,因为车辆的经营场所就是公路,而税务机关面对偷逃税行为,按目前规定所能采取

5、的手段却缺乏力度。(四)稅收强制保全措施执行难。由于车辆流动性强,难征易漏,车辆价值远远超过其应纳税额,采取强制(保全)措施清缴欠税,具体执行起来相当困难。对没有按期缴税的车辆实施税收保全时,《征管法》明确规定,只能扣押价值相当于税款的债物、商品或其财产,但不扣押整车,这样税款很难收上,要扣又存在执法不当的问题。(五)设计载重量与实际载重量不符偷逃稅款。客车运输是按座位数核定营业额,货物运输则是按设计吨位核定营业额。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受经济利益驱动,为了满足业户少缴过路、过桥费及税收的心理,达到促销的目的,在车辆

6、出厂时故意减少设计吨位,而在运输过程中实际载重量远远大于设计载重量。以上问题,主要是税务机关征、管、查不对称造成的。客观上,法律法规未赋予税务机关上路检查权。主观上,主管稅务机关缺乏对委托代征单位和代征人员的业务指导、检查和培训,只重视征收收入数额,却放松监控管理,忽视检查监督强化车辆税收征管的对策(一)进一步完善车辆税收征管办法。要科学界定征收标准,充分考虑地域、车型、车辆新旧程度对营业额的影响,尽量公平税负;同时根据不同车型分别委托稽征、交警、运管单位代征,并核定指标及超收分成比例等,提高代征单位的积极性和

7、责任心。(二)组建运输集团公司,变流动税收为固定管理。各地可考虑在提供一些税收优惠的基础上组建运输集团公司,由公司为车主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包括:贷款购车、办理证照、缴纳税费、处理交通事故、安排货源等,让车主安心跑运输。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三)进一步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车辆稅收的检查地点,《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稅务机关有权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稅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那么,

8、也应当赋予税务人员一定的上路检查权力。对那些偷稅车辆,税务机关不但有上路检查权,而且有扣车、扣证权,以确保税收的执法刚性,促使车辆税收秩序的根本好转。明确稽征、交警部门法定的协税护税职责。(四)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加强各协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杜绝漏户漏管现象,提高征管效率。(五)核准货运车辆的营运吨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车辆制造厂家的管理,严把出厂关,从源头上控制减少货运车辆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