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

ID:32916858

大小:1.60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2-17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_第1页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_第2页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_第3页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_第4页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R544.1学校代码10601密级公开编号Y0902043硕士学位论文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学科专业:内科学高血压、冠心病的基础及研究方向:临床研究研究生姓名:房莉学号:Y0902043学位类型:科学学位导师姓名:张建义教授二O一二年三月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

2、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房莉签字日期:2102年6月3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桂林医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桂林医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3、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房莉导师签字:张建义签字日期:2012年6月3日签字日期:2012年6月3日1目录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3中文摘要…………………………………………………………………

4、……3ABSTRACT…………………………………………………………5英汉缩略词对照表……………………………………………………………8前言……………………………………………………………………………101对象和方法…………………………………………………………………162结果…………………………………………………………………………183讨论…………………………………………………………………………214结论…………………………………………………………………………245新发现新见解…………………………………………

5、……………………256展望…………………………………………………………………………25参考文献………………………………………………………………………26综述……………………………………………………………………………3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39致谢……………………………………………………………………………402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与TpTe间期相关性的研究中文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不同血压水平

6、对TpTe间期的影响以及高血压左室不同构型TpTe间期的改变。探讨TpTe间期与QT间期、QTc、QRS时限、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腔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0-10-2011-06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13例,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的标准进行诊断及分级。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TpTe间期、RR间期、QT间期、QTc、QRS时限、超声心动图(UCG),并计算校正TpTe间

7、期(TpTec)。依据UCG测定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LVH(NLVH)组。比较两组TpTe间期、TpTec、QT间期、QTc、QRS时限、LVMI、LVIDd、IVST、LVPWT的改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血压水平对TpTe间期的影响。依据UCG测定的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将EH患者分为离心型肥厚、向心性肥厚、左室游离壁肥厚、正常心室形态四型,比较EH左室不同构型TpTe间期改变的特点。结果①与NLVH组比较,LVH组TpTe间期[(100.0±23.3)比(8

8、5.3±14.1)ms]、TpTec[(108.6±26.7)比(91.4±15.4)ms]、QTc[(435.0±23.6)比(420.0±23.5)ms]、QRS时限[(105.3±22.3)比(95.6±16.1)ms]均延长(均P<0.01),LVMI(142.8±29.3)比(82.5±19.0)ms,LIVDd(58.93±7.5)比(47.6±6.5)ms],IVST[(9.7±1.0)比(8.8±1.2)ms],LVPW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