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探究

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探究

ID:32922849

大小:55.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探究_第1页
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探究_第2页
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探究_第3页
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体育舞蹈音乐一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探究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舞蹈逐渐进入到我国各个高校的体育课堂之中。体育舞蹈,即在音乐的背景下完成既定运动,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与模式,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喜爱。高校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是一种在心理训练基础上,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方法,普遍应用于体育舞蹈教学中,因此,有必要对此教学方法的作用及其应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实践一、音乐-表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作用音乐-表象教学法,即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

2、完成动作,并理解动作要领,熟悉动作模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升体育舞蹈教学效果著名学者Paivio认为,心理表象能够使实践者对运动行为产生认知与动机。由此可见,采用音乐-表象教学法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能够令学生在音乐与教师指导语言的暗示之下,自主地、主动地完成体育舞蹈动作。例如选取两个表象能力相差无几的班级,来进行实践验证与测定,在A班中采用音乐一表象教学方法,在B班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为基本步法、姿势、乐感的练习,并通过简单基本步法组成的动作组合来表现出舞蹈风格,然后将男生与

3、女生进行分组,进行动作教学,最后用音乐来配合动作,完成整体教学内容。A班的学生在教师暗示性语言与音乐的背景中,圆满完成了教学内容,B班学生也同样完成教学内容,并完成了测评。测评表明,A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远远超过B班学生的学习效果。2.提升体育舞蹈动作的音乐-表象能力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所有体育舞蹈的动作都必然有一个从简单到困难的变化过程,那么每一个音乐-表象的任务难度也必然会随之增加。音乐-表象训练虽然是在没有实际动作练习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却能够让学生按照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将体育舞蹈动作重现在大脑当中,这

4、不仅加强了动作与音乐的统一性,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体育舞蹈动作的认知与记忆,增强了体育舞蹈动作的音乐-表象能力。二、体育舞蹈音乐-表象教学法应用策略1•教师给予暗示指导音乐-表象法要求参与者都必须放松思想,具有想象力,而语言正是激发想象力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暗示性语言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在华尔兹舞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暗示性语言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现在,我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你会发现我前进和后退的第一步,总是会踩在音乐的重拍上,A线的第一个步伐开始,然后换步、右转、换步、左转。

5、下面你又发现我随着音乐开始升降、起伏、摆荡。好了,现在什么都不要想,任由自己在音乐中随意漂泊,感觉自己在沙滩上尽情曼舞,蓝天,海洋,我们全身都放松。”通过类似暗示性语言,让学生能够跟随自己的思想进入到音乐、舞蹈的世界中,从而领悟到音乐中的思想,并将其用动作进行表达,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应用音乐一表象法的体育舞蹈教学。2.注重音乐与舞蹈的统一性不同舞种的规范音乐都与舞步存在着内在统一性与独特性,体育舞蹈主要分为拉丁舞与摩登舞两个舞系,总共为10个舞种,每一个舞种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特点,音乐也是如此。例如在《西班牙

6、斗牛舞曲》与《鸽子》等音乐中进行华尔兹舞步,便会感觉到不能匹配、适宜。华尔兹为3/4节拍,速度为60小节/min,基本节奏为蓬嚓嚓(强弱弱),而狐步舞节拍是4/4,速度为30小节/min,基本节奏为蓬嚓嚓嚓(强弱次强弱)。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音乐与舞蹈的统一性,并对其给予重视。例如在一般舞种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舞种基本步法来进行舞蹈。教师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音乐,并在音乐背景下,讲解舞种的特点、步伐与音乐等,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自己找出音乐中的快慢节奏或是重拍,并使用手

7、掌、踏步等与之配合,这便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的统一性。学生必须在音乐的熏陶与教师暗示性语言的指导之下,独立完成对音乐、舞蹈动作的探索。总之,将音乐-表象教学法带入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无疑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音乐-表象教学法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体育舞蹈动作的领悟与掌握中,更加体现在学生今后对体育舞蹈的热爱。参考文献:[1]金秋•外国舞蹈文化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