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

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

ID:32939222

大小:57.8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7

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_第1页
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_第2页
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_第3页
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_第4页
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改下,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探究性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探究性教学的理念也越来越被老师理解和接受,然而在实施中还存在极大的误区:探究活动精彩热闹,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这样即便是再精彩、再热闹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探究活动现象,笔者提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引导都应围绕有效性这一核心,并就探究活动各个环节中如何提高有效性作了一些探索。一、形成有品质的科学猜想一一有效探究活动

2、的起点探究活动实质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活动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形成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环节。因此,如何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现象和结果作出有深度、有依据的有效科学猜想,是我们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起点。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有品质、有深度的科学猜想。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课中,猜想成了乱猜,这跟教师无目的的设计有关。如教学《蜗牛》一课时,两位老师都用了让学生猜一猜的游戏方法引入新课,但在引导设计观念上的

3、不同,使学生的科学猜想品质的层次完全不同。片段一: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伙伴跟我们一起学习,想知道它是谁吗?请你猜一猜。(这时学生不着边际地说:青蛙,蝴蝶……)教室里乱哄哄的一片,最后老师在不高兴中击了掌,嘴里喊着"1、2、3”让学生停下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这节课是来认识蜗牛。“啊!”学生大为受伤,顿时神色黯然。片段二: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伙伴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师:老师不直接说出来,想让你们猜一猜。(生跃跃欲试。)师:它是一种动物,身体柔软生:蚯蚓,毛毛虫。师:(故作神秘状)它喜欢生

4、活在潮湿的地方——生:蚯蚓。师:它的运动速度很慢——生:蚯蚓。师:它爱吃植物的茎和叶,比如青菜呀一一生:蜗牛。师:它的背上有个螺旋形的外壳一一生:是蜗牛。(大部分学生兴奋地叫起来)师:为什么是蜗牛?生:背上有壳,速度很慢,爱吃青菜,喜欢潮湿,这些都是蜗牛的特征。第二位教师是带着目的去设计猜想这一环节的。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蜗牛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猜想不是没有根据地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精挑细选探究素材,让猜想与探

5、究目的之间建立起和谐一致的桥梁,从而极大提高猜想活动的有效性。最近听到一位老师教学四年级《身体的结构》一课,他问学生对侦探柯南是否了解,学生一下子积极性提高。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侦探,一个一个特征出示,让学生步步观察分析猜想小动物,把学生牢牢拴住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研究,然后自然引入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前后衔接自然。这是旧知和新知间的有效迁移。通过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技能自己体验感受人体左右对称的好处,感受人体外形的和谐美,让学生加深“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理解。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当学生提出这些假设时,老师

6、不作任何评价,脸上始终是笑嘻嘻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回答没有被否定,屏幕上继续出示着动物的特性,这边学生仍保持着一种积极猜想的势头,教室里洋溢着一种快乐轻松的气氛。“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实践证明,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思考在前,思考在深,思辨在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提供充足的结构性材料一一有效探究活动的关键点美国学者兰本达教授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领会都是经历、卷入与参与的结果,而其中材料就是激发探索"经历”的有效手段。材料可以演示出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学生通过这些科学现象接触到科学原理,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都认识到给学生提供

7、有结构的材料的重要性。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材料的收集、选择与使用时机对提高探究有效性的重要性。1•材料的选择要体现出探究的目的“材料有时候就是课程”,对于小学科学课来说,能科学地使用与改进科学探究实验的活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探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探究的方向以及探究的深刻程度。而教师在选择材料时,除了要针对教学目标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知识储备、探究水平等因素。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老师除了为学生分组准备了一些书本上相同的一些材料之外,还为学生准备了味精、糖等材料,使材料在验证马铃薯是

8、沉还是浮这个猜想上能得到更清楚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有说服力,有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